「這個世界在沉淪,如果我們能做些什麼,讓這個世界毀滅的速度慢一點兒,我們為什麼不做呢?」以時間換取空間,我們何嘗沒有機會改變這個世界?
教師應有一份與生俱有的特質,一顆慈悲的心,一顆柔軟的心,以人為本、尊重生命。教師無私的愛,才能將世間一塊塊不起眼的小小碎花布,拼織成一片感人而美麗的織錦。這份大愛,就能在人間散發成一圈圈的光圈,小光圈又將串出一環溫暖而悸動人心的光環,台灣要改變,人心必須教育;人心改變,唯有從根源做起。
如果這世界是菩薩遊戲人間的世界,人世間的總總現象,讓我們體認到人生的花開花落,即便這是自然法則,但畢竟這是我們曾經深愛過的世界,有人在他生命走到最後盡頭時,才將彩筆揮灑;有人奉獻大體做無語良師;有人捐贈器官,將愛遺留人間。人生的無常,總令人唏噓;然而生命無常,慧命卻可以長存,生命的可貴,不在於長短,而在於它曾經燦爛過,即便是最後才散發出些許的光華,但它仍然是可貴的,而在我們健康平安時,又怎能不把握行善的好機會?
每天在與赤子清流般的對話中,如何讓孩子這顆純真清淨的心持之以恆,這是身為老師該努力用心的方向,就讓人心的清流,浸潤這些小小的幼苗。當今教育政策的不確定性與不穩定性,讓家長為孩子的學習而擔憂,紛紛將孩子送至安親班,學習各種才藝課程,深恐孩子會落人之後,在這種情況下,許多雙薪家庭的父母,一星期扣除睡覺時間,與孩子相處的時間不及二十四小時,長期下來,親子間的鴻溝出現,青少年的問題日益嚴重,老師們要如何善加運用與學生們互動的時間,如何利用課程,將靜思語教學,融入影響學生的家庭,如何在正規的教育中,教導孩子正確的生命道路該往哪裡走?如何學習讓自己的心更為清澈與精進?身為孩子慧命與心靈的工程師,老師的責任和使命何其重大,實在應該時時地自省與用心。
資訊化時代的來臨,帶動人類生活的改變,但倫理關係與道德觀念,卻不該因時代的改變而沉淪。如果老師能將教育視為志業,安「平」樂道,在儉樸的生活中,付出更多的心力,讓生命處處生機盎然,做一個提燈照路的人,即便是做大地的一隻小小的螢火蟲,也能散發出光和熱。
(寫於花蓮靜思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