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鶺鴒

Motacilla cinerea

Grey Wagtail

地理分布及形態特徵

燕雀目(Passeriformes)鶺鴒科(Motacillidae),有3亞種,在台灣屬廣泛分布於歐亞大陸的指名亞種(M. c. cinerea)。繁殖時廣泛分布於歐亞大陸(Eurasia); 度冬於N. Africa, s Asia, se Asia, New Guinean。在台灣為普遍冬候鳥。相較於其他鶺鴒,擁有最為修長的尾羽腳肉色。最大翼長 ♂ 80-83 (n 10), ♀ 76.5-81 (n 8);尾長♂ 84-91 (n 10), ♀ 79-89 (n 8);嘴長至頭骨 ♂ 16.0-16.8 (n 10), ♀ 15.7-16.4 (n 8),無法可靠地由測量值分辨性別。東方黃鶺鴒、西方黃鶺鴒尾長<77mm。

換羽及羽色

PF = Partial,常在9月中前完成。僅看翼及尾 - 通常更換所有的小覆羽(LC)、中覆羽(MC)。大覆羽(GC)8-10也經常更換,GC 1-3則比例極低(<2%)。三級經常更換(>60%)全部或部分。尾羽約有一半的機會更換,T1,T6更換機會最高。

PA = Partial,常在2-3月進行。以體羽為主,特別是頭部。翼及尾的部分 - 範圍較PF少,以三級,特別是S8,換的比例最高(~75%);尾羽(TF)約45%,以T1,T6機率較高;小覆羽、中覆羽及大覆羽內側(GC7-10)偶爾更換。

PB2, DPB = Complete,常在9月中前完成。

SY (Oct-Dec)/ASY ♂♂:基羽和♀SY(Oct-Dec)/ASY相似,繁殖羽喉部黑色胸部鵝黃色

SY (Oct-Dec)/ASY ♀♀: 繁殖羽喉部白色,注意部分雌鳥繁殖羽可能有斑駁的黑色喉部,但頰線不若♂界限明顯。

Juv: 眉線不明顯,胸淺褐色腰和尾上覆羽偏棕黃色。

後幼羽♂♀ (HY/SY):與SY(Oct-Dec)/ASY 相似注意區別。除了頭骨外,GC換羽界限是最可能的鑑別依據。內側GCs若為幼羽留存,前關邊緣偏白,羽軸褐色。基羽羽軸黑色,邊緣灰色。

頭骨

??

年齡

[灰鶺鴒的年齡判斷難度相當高,換羽界限雖然存在,但不同世代的羽毛差異並不是非常顯著,野外判別時宜小心觀察,保守判斷]

HY/SY (Oct-May): 至冬季前期(before Nov),頭骨氣室化程度可有效判斷大部分HY;其次在PA1之前可檢視GC的換羽界限(幼羽GC羽軸偏棕色,GC4開始羽端邊緣白色,基羽羽軸偏黑色,羽端邊緣灰色),抑或可檢視小翼羽、三級或三級和次級間的換羽界限(次級若為幼羽留存,顏色偏灰褐,三級更換之後,顏色偏黑,故兩者顏色有深淺對比存在)。PA1之後,年齡確認非常不容易。由於ASY在經PA之後,也會有換羽界限存在(基羽/繁殖羽),故除了檢視換羽界限之外,更要注意GC是否仍有幼羽留存。此外,也可檢視次級和三級的顏色對比,ASY的顏色較黑而對比不明顯,SY的次級顏色較淺,故對比略微明顯些。

參考圖片 - 1齡後幼鳥羽衣灰鶺鴒

性別

SY(Oct-Dec)/ASY ♂♀(Oct.-May):繁殖羽時可喉部顏色判斷,基羽時非常相似,但♀白色喉部與下半身對比通常不若♂對比明顯,♀耳羽、眉線、喉部邊緣帶淺黃褐色(注意:參考非絕對)。。

HY/SY ♂♀ (Oct.-May): 幼後羽尚不知如何區分。繁殖羽時如成鳥區別方式,但注意少部分SY於繁殖羽時和ASY ♂♀的繁殖羽很相似

附註:

1. 另可參考此篇圖文並茂的國外文獻

參考文獻

Alstrom, P., K. Mild and B. Zetterstrom. 2003. Pipits and Wagtrail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Princeton, New Jersey, USA.

Jenni, L. and R. Winkler. 1994. Moult and ageing of European passeriens. Academic Press Limited, London, UK.

Svensson, L. 1992. Identification guide to European passerines. British Trust for Ornithology, Norfolk, England, UK.

Clements, J. F. 2010. The Clements checklist of birds of the world. Version 6.4. Cornell Laboratory of Ornithology, New York, U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