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殖腔突起與性別判斷

關於泄殖腔突起(Cloacal Protuberance, CP)

CP的功能在於貯藏精子及輔助交配之用,故CP主要是指♂在繁殖季時泄殖腔發育突起的現象。

泄殖腔於早春開始發育,通常在♀開始下蛋時達到最大,♂ CP在繁殖季中可能有週期發育的現象,這牽涉到該鳥種能繁殖幾次及其外遇的嚴重度,因此CP是可以持續出現在整個繁殖季,只是突起情形可能不一。

繁殖季時,♀在泄殖腔附近或泄殖腔本身可能會有發腫的情形,但鮮少會達到雄鳥的程度,這也是為什麼,若CP判定為1時,不宜作為性別判斷的依據。

注意: CP是指泄殖腔本身,不要與下腹部腫脹搞混,♀在下蛋期,下腹部會明顯腫脹,此外,泄殖腔也有輕微發腫和開口擴大的狀況

並不是於繁殖季每一隻鳥的性別一定可以由泄殖腔或孵卵斑判別出,因為並不是所有的鳥都會(在)繁殖。另外,CP發育明顯,也不代表就一定是♂,因為可能有部分♀也有類似的發育情形(e.g. Wren Tit)。反之,也並不是在繁殖季CP不明顯就是♀(以上主要參考Pyle 1997) 。

泄殖腔形狀也是判斷性別的重要依據。一些研究發現,燕雀目的泄殖腔甚直於非繁殖季,在形狀上也有性別的差異,但這些都需要針對個別物種有清楚的研究(Svensson 1992)。

泄殖腔突起(CP) vs. 泄殖腔形狀

雌雄鳥在繁殖季時,泄殖腔都可能會發生一些形狀和大小的變化,但CP指的是泄殖腔突起的情形,因此考慮的是:泄殖腔最高點和皮膚切面的垂直高度、形狀以及其直徑(換句話說,突起的體積)。大部分雌鳥在生蛋期時,也許會有發腫、泄殖腔開口擴大的情形,但依據前述定義,多半不會有明顯突起的現象。當然,如果依據上述定義,♀若有明顯突起現象,就依其突起程度記錄下來

MAPS紀錄系統係將CP以代碼表示,其用意一方面在於方便紀錄,二則在於可將此現象量化處理,但缺點在於其無法適當地描述個別鳥種個體間在形狀上的差異。因此,若有泄殖腔形狀上的發現,且其明顯地與性別或其他值得注意的現象有關時,建議透過照相或繪圖,輔以詳細的註記來記錄。這些資料,對於新進的繫放人員的學習,將有莫大的助益。以下將MAPS CP的紀錄方式,再次提供給各位參考。

MAPS CP的記錄方式

泄殖腔突起:繁殖季時,雄鳥泄殖腔會擴大並形成明顯的突起以貯藏精子。關於台灣地區鳥類泄殖腔突起狀況仍無充足的資料,由於個別鳥種突起程度變異相當大,相關的資訊仍在蒐集當中。除了突起程度之外,突起的形狀和角度為另一個可供判定的重要依據,雄鳥常垂直,甚而略微向前高高突起,雌鳥則略微向後。代碼如下:

  • 0 - 無擴大。

  • 1 - 略微擴大和腫脹。通常基部寬、上部窄,呈現錐形。此一等級通常不適合用於判斷年齡和性別(特別是鶇科Catharus, Hylocichla, Turdus, Ixoreus等屬)。

  • 2 - 中等腫脹。上部直徑與基部接近,圓柱形

  • 3 - 明顯腫脹。泄殖腔突起很大,上部直徑大於基部,球根形

  • 5 – 後躺,泄殖腔腫大、開口放大且明顯向後呈平躺狀,此為雌成鳥之特徵。若發現雌成鳥正處於生蛋期,請務必儘速完成必要之操作後放飛。

未達性成熟的鳥,泄殖腔突起等級為0

個別物種選介 (更多照片及範例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