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gkor Wat
知風草吳哥窟~失落古城深度藝術五日遊
96/03/16 啟動古文明之旅
第 2 天
變身塔 Pre Rup →東梅蓬寺 East Mebon →寶劍塔 Preah Khan →涅磐宮 Neak Pean →達松將軍廟 Ta Som → ROYAL ANGKOR 飯店內午餐 →飯店休息 1 小時→嘟嘟車遊大吳哥城區(南城門→巴戎廟 Bayon Temple →巴本宮 Bapuon Temple →空中宮殿 P himeanakas →十二生肖塔→鬥象台 Elephant Terrace →古代法院)→ 巴肯山夕陽→ CHAO PRAYA 法式餐廳晚餐→搭乘嘟嘟車遊吳哥窟街道回飯店→自費腳底按摩
07:50 → 08:30 → 09:00 → 10:00 → 10:50 → 12:00 → 14:00 → 15:00 → 16:50 → 18:30 → 19:30 → 21:00
前往變身塔路中經過人民黨選舉車隊
變身塔( Pre Rup ):你以為你是超人嗎 ~ 還變身咧??
國王往生後,「變身」成為神!
變身塔的最外層是用紅泥磚牆圍繞的平台,第二層的平台也是用紅泥磚牆圍繞的,塔前有座長方形的停棺台,底座是破壞神( Siva )的坐騎黃牛( Nandi )的雕像,兩旁則是如煙囪般尖高的火化骨灰塔。
東北角還有間小室,內有洗骨灰池並附設排水孔。
這長滿花的地方,其實是停棺台
國王死後的火化骨灰塔,火化生天後才能變身,但裡面永遠留有一雙不能火化的雙腳
洗骨灰池,並附設排水孔
當時人們相信把祖先的骨灰泡水喝了,會獲得祖先保佑
東梅蓬寺(East Mebon)
建於10世紀中期,原先是個島廟,4個主要方位設有突出的登陸平台,而最外側圍牆內,有一連串的長廊圍繞,在這層圍牆與最高層平台之間,有8座小磚塔立於4個門的兩側
寶劍塔( Preah Khan )
亞巴爾曼七世(Jayavarman Ⅶ)所建造的神殿,這裡曾是高棉為收復吳哥而與占婆大戰的地方,由於它是用來供奉父親的神殿,所以外觀類似塔普倫廟。
進入寶劍塔前,先有一條約 200 公尺 長的步道,前半段兩旁各有一列直立石柱,石柱底層為獅面鳥神,上層原本應有佛像,但在 13 世紀後期印度教重回吳哥時被毀,後半段則是善神與阿修羅惡神拉扯巨蛇的乳海翻騰,如同大吳哥城門前的小翻版。可是這裡的頭部都被整齊的切除,只留下身軀還在盡忠職守地拔河。
寶劍塔的最外層圍牆內側每隔 50 公尺 就有一尊鳥神浮雕,神殿內側供奉ㄧ座 16 世紀的佛塔,西側玄關則是一座 13 世紀的陰陽具,北側有座全吳哥唯一以圓柱支撐的雙層建築,據判斷可能是座糧倉,爬上糧倉旁的平台就是放寶劍的地方。
採銅油的地方喔 ~ 只要在泂的上方燒個幾十分鐘(千萬不能太久喔,要不然就失火了啦)就會產生銅油,供人民生活需要
雕刻ㄉ粉利害連指甲都有刻出來喔
13世紀的陰陽具
16世紀的佛塔
全吳哥唯一以圓柱支撐的雙層建築,據判斷可能是座糧倉
放寶劍的地方
真素攸閒ㄉ清潔人員呀
五星級廁所
涅磐宮( Neak Pean )亞巴爾曼七世(Jayavarman Ⅶ)所建的
真正的意思應該是「兩條蛇的盤踞」。東方古老的神話常常「龍」「蛇」不分,都叫「Naga」;因此「Neak Pean」也許譯為「龍蟠」更為恰當。「龍蟠」整個建築布局的中心是一個直徑 十四公尺 的圓形基台。基台浮於水池上,像一個孤立的島。基台分七層,逐漸向中心點縮小,有點像北京的「天壇」。
「龍蟠」正是由五個正方水池構成的布局。中央一個最大的水池有七十公尺正方。 十四公尺的圓壇如池中之島,就坐落在大水池的中央。大水池象徵印度古老神話裡喜馬拉雅山上的聖湖「Anavatapta」。聖湖之水源源不絕流成四條大河,「龍蟠」中央大水池的水也源源不絕流向圍繞在東西南北四方的四個水池。四個水池都是廿五公尺正方,護衛在中央大水池的四方,彷彿孩子與母親的關係,彷彿一朵綻放的蓮花,彷彿把「水」布局成宇宙的空間;「水」是生命之源,「水」是誕生,「水」是清洗,「水」是治療與痊癒,「水」是祝福,也是安慰。
雙蛇盤成壇座七層圓壇上一座寺塔,蛇頭向東昂起,飛馬救人石雕迎面而來
十三世紀來吳哥的元朝特使周達觀來過這裡,那時水池沒有乾涸,那時雕像都以金銅裝飾,輝煌燦爛。他在「真臘風土記」裡稱「龍蟠」為「北池」:「北池在城北五里,中有金方塔一座,石屋數間,金獅子、金佛、銅象、銅牛、銅馬之屬皆有之。」
南池是獅子,西池是馬,北池是象,只有東池牛頭不知何時已改為人的頭像,張口作吐水狀。所以「龍蟠」是寺廟嗎?或是兼具醫療與祈福的沐浴湯池?
周達觀說的「金方塔」還在圓壇孤島上,只是「金」已剝落無存,殘磚斷瓦而已。寺塔門龕上仍殘留菩薩立像,可以想見當年彩飾金箔的華麗盛況。
當 時的人們在主池底部種滿藥草,雨季池水漲滿,藥草於水中自然分解而成為藥池,藥水由大水池流入小室中代表陰器的扁平凹槽,再由各出水口流出,底下設有蓮花座,病患便跪在這裏以藥草水淋身治病。由於四座小水池據說有不同的療效,病人分別被判別病症,將遵循指示去做藥水浸泡。小水池出水口上方的遮蓋屋頂還雕刻著診治病人、按摩的圖像。
四邊的方位分別是:東方代表土出水口為人面,南方代表火出水口為獅頭,西方代表風出水口為馬頭,北方代表水出水口為象頭(奇怪的是這方位有點像中國的五行學,可是卻少了金木,多了個風)
東池牛頭已改為人頭→屬土
南池是獅子→屬火
西池是馬→屬風
龍蟠寺的布局以五個水池構成之平面圖
北池是象→屬水
達松將軍廟(Ta Som)
亞巴爾曼七世為了紀念當時東征西討,驍勇善戰的達松將軍所建的
右邊的仙女阿帕莎拉(Apsara)是全吳哥唯一髮型跟人家不同的
整修前
整修後
湖中間有一高台,據說是某個人曾在中間修練
路邊賣的飲料及汽油(黃黃一瓶一瓶ㄉ就是),也提供不同號碼電話給沒有手機的人打喔
路邊邊買ㄉ香蕉3000柬幣
嘟嘟車遊大吳哥城區(南城門→巴戎廟 Bayon)
大吳哥是座長寬各達3公里的正方形王城,外圍為100 公尺寬的壕溝,極盛時期可容百萬市民,規模之雄偉堪與羅馬城匹敵。
大吳哥城是由1181年登基的加亞華爾曼七世(Jayavarman Ⅶ)所建,這位國王是一位虔誠信奉佛教的國王,他所留下的吳哥都城遺址緊臨著小吳哥,是一處被長達12公里城池所包圍的城市。在進入都城前,遠遠便會見到高及7公尺的大石城門上頭,四面都刻著加亞華爾曼七世(Jayavarman Ⅶ)的面容,唯與印度教不同的是,此乃象徵眼觀四面,耳聽八方的佛菩薩。
大吳哥城共有五個城門,除東西南北外,在東門的北方500公尺處另開個勝利門,那是打勝戰回來時才能走的門喔。
南門是保存及修復最好一個門,其他門的雕像頭幾乎被盜光了,而北門的雕像頭聽說是被越南人入侵時砍掉了(有點像緬甸入侵泰國時把當時大城的佛像砍掉頭一樣)
進入南門前,會先經過護城河,橋的兩旁一樣都有雕像裝飾,左為54尊好神,右為54尊阿修羅惡神,分別拉扯著七頭蛇身,以爭奪長生不老聖水,這段善惡雙方翻騰乳海的衝突,在小吳哥的迴廊有精采的描述,這段故事相傳也是婆羅門教(印度教)的故事,雖說柬埔寨大多信奉小乘佛教,但早期(比吳哥王朝更早)因印度王子征服過此地,娶了當時的女王為妻,所以受印度的影響頗深,直至如今,吳哥遺址內仍供奉著保護神(Vishun),還有濕婆神(Shiva),這些都是印度教所供奉的神。
54尊好神
54尊阿修羅惡神(壞神)
在吳哥都城中央,仍依須彌聖山觀念建立起壯觀的巴戎廟(Bayon),神廟距離各個城門都是1.5公里的距離,其最特殊的設計,是每一座塔的四面,都刻有三公尺高的加亞華爾曼七世(Jayavarman Ⅶ)微笑面容。位居中心的四面佛塔群,據說原有49座四面佛塔,加上吳哥城五座城門上的四面佛塔,合計54座,也代表當時吳哥王朝所統轄的54個省份。
巴戎廟距離四座城門皆為500公尺,正面面向東方,外部四周有迴廊,迴廊牆面有浮雕裝飾,東側南段及南側東段較為精緻,所以一般參觀路線常選由東門左轉繞由南門進入主殿。巴戎廟的浮雕以歷史為主題,尤其是高棉對抗占婆(早期越南人)的戰爭場面。
首先看到的是高棉軍隊開拔,他們手執長矛、短髮大耳,接著是中國士兵、蓄鬚身著長袍並帶著帽子,其後是原著民部隊,僅身纏腰布,最後則是後勤部隊。
另外,還有當時高棉百姓日常生活及宋朝商人的市集交易,顯示吳哥與中國通商關係早已存在。此外還有高棉與占婆在洞里薩湖的水戰情況,據說是公認巴戎廟最美麗的浮雕。接著爬上第二層建築,也就進入了主殿,主塔呈現不尋常的圓形,周圍就是舉世聞名的四面佛塔林立於眼前,這些佛塔目前保存37座。
小心後面要被偷襲了啦
高棉百姓(左)與中國人(右)鬥雞模樣
賣魚的中國商人(看得出來他奸詐ㄉ嘴臉)因斤兩不足被指著鼻子罵
原著民捉到犯人嚕
生火烤乳豬
頭頂好吃飯糰
來喔~好吃的烤魚丸子串
仙女阿帕莎拉(Apsara)
此門可與神共吻喔,不知天上有知的亞巴爾曼七世會不會哭笑不得
微笑高棉(笑ㄉ最燦爛)
大吳哥城區(巴本宮Bapuon→空中宮殿Phimeanakas)
Udayyadityavarman II所建的國廟,據說這座塔比巴戎廟還要高,底層所建的內室數超過10間。進入此處需通過172公尺長由矮柱支撐的砌道,可惜目前由法國人修復中,需在2009年09月才能完工。
在巴本宮旁的是空中宮殿(Phimeanakas),是當時的皇宮,也是祭祀的地點。
巴本宮
空中宮殿
(左邊是一排商店,也粉貼心ㄉ放了一堆椅子供遊客坐,所以我們都沒爬上去看它是長什麼樣子啦 ^_^ )
大吳哥城區(十二生肖塔→鬥象台Elephant Terrace→古代法院【麻瘋王台】)
十二生肖塔:乃古時國家慶典中,走鋼索賣藝表演的地方。不知有多少輝煌年代的慶典,在此舉行,引人懷思 ‧‧‧
鬥象台(Elephant Terrace):傳說是國王於節慶觀賞鬥象的地方,由勝利門(大吳哥城的第五門–勝利門)直行便是鬥象台中心,而這段平台被稱為閱兵台,兩旁的階梯兩側有天神座騎三頭象,平台中央的三道階梯底部的浮雕為展翅狀的鳥神,據說尖嘴者為雄性,癟嘴如石獅的為雌性。
古代法院:是犯人接受審判的地方,在平台頂中央是幽冥世界之王(Dharma)之石像,一尊祼體沒有器官之男姓石像,坐著之姿勢,提起右腿,可能長時間風化腐蝕,有些完缺不存,被人稱為Leper King(麻瘋王),傳說中有一位吳哥王也是患麻瘋的。台下有一道狹窄迴廊,牆上雕滿石刻,意喻著犯罪的人,就必須接受地獄的審判及酷刑,這些神祗及幽冥世界的故事雕刻,總共分為六層,底層之壁雕是蛇或水產生物,上幾層描述著專司陰間律法的閻羅王.判官‧及掌管冥界的諸神,謂著替人是間掌管不平之事。
12生肖塔
12生肖塔
鬥象台
鬥象台
古代法院【麻瘋王台】
古代法院(眼晴大大ㄉ都是惡魔)
在麻瘋王台邊竟然可以辦晚宴 -.-
座著嘟嘟車離開看夕陽企嚕~
我們可是第一台帶隊ㄉ喔!
共有15台車大搖大擺ㄉ往巴肯山去吧
巴肯山夕陽
正面已經無法上去嚕~
只好繞著整座山往山上去吧
人擠人 ~ 大家都要往上爬看夕陽嚕
看我ㄉ臉不是曬傷喔~
而是爬山上來照成ㄉ~
若不想用走ㄉ上山,也可以坐大象上來喔15美金娘娘啦
巴肯山上ㄉ巴肯寺
CHAO PRAYA 法式餐廳晚餐
沙拉吧
蝦排
牛排
搭乘嘟嘟車遊吳哥窟街道回飯店→自費腳底按摩1小時
每天回飯店脫下鞋子就粉明顯可以看到被黃土覆蓋了一層
自費按摩店1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