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0年3月25日,我們一組於香港灣仔警察總部訪問了三位談判員,分別是陳sir,Kelly 和 Peter。
陳sir本身是…在1999年加入談判組,現時為談判組第二小隊的隊長,至今已經有11年談判經驗;而 Kelly 和 Peter 是在2007年同期加入談判組,雖然經驗尚淺,但表現一點也不遜色。
從 三位口中得知,若要加入談判組,必先的條件就是擔任警察,不論是各個階層的警務人員,只要通過了遴選,就可入職成為一名談判員。招聘大概每兩年舉行一次, 以接替離職的談判員。遴選大概分為三個環節,分別是即席演講、role play和筆試,主要是觀察考生在談吐方面的信心和即場反應,能否勝任談判員的工作。
其 實談判組目前共有70多位談判員,以一位主管控制整個部門,然後再分成四個小隊,分別由兩位副主管帶領,每星期輪流當值。當其中一位談判員不能出席案件 時,可以由其他小隊的隊員補上,以保持每次行動的效率。由於每年都會有談判員離職,所以每次的遴選都會招收15至20位新學員,人手方面都算足夠。
談判員的工作主要是在反恐事件上擔任輔助的角色和處理刑事案件,例如脅持人質,較為普遍是家庭糾紛,例如企圖自殺的案件,以上都需要談判員到場處理。一般談判員到達現場後,由一位負責跟當事人對話,另外至少二位就在後面負責支援的工作。
每當有案件發生的時間,談判員都奉命趕到現場,不論是白天還是晚上,談判員都需要馬上出發,而且每次的情況都不一樣,曾經試過一次案件要歷時三天,因此在體力上的需求是很大的,但是工作所帶來的滿足感卻能戰勝一切的疲倦。
再者,談判員在警隊都有正職和自己的私人生活,不可能每次都能順利出動,碰上不能抽身的時間,就要靠其他談判員補上,互相幫助和體諒,因此兩位談判員都認為團隊中互助的精神是最可貴的,亦是整個談判組能成功維繫的關鍵。
最 重要一點,談判員在加入談判組前已經預先與家人商量好,若有突發事件時,也會體諒對方的難處,家人亦都明白,如果犧牲一點家庭時間能換取他人的生命,相信 一切的犧牲都是值得的。話雖如此,但談判員可能要靠平日作為保?,盡量在正職和家人方面做好一些,例如將工作妥善分配,不要過份積壓;在家人方面,可能要 抽多一些時間陪伴他們,作為小小的保償,但家人和上司都會了解他們的若況,因此問題不是太大。
當然,每位談判員不過是肉體,難免會有情緒低落的時刻,碰巧要出動,斷不能馬上收拾心情,因此,談判員間可能就會調節自己的崗位,在後面擔任支援的角色,讓隊友接替自己的工作,這再一次強調了團隊精神的重要。
Peter 和 Kelly 都異口同聲地認為最深刻的工作經驗是他們的第一次,兩位的第一次行動是一起面對一位70多歲的老伯企圖自殺的案子。
當時是夜上7時多,Peter 身處深水?警署,收到有一位老伯危坐附近停車場天台的消息,他馬上放下手頭中的工作,趕到現埸。去到現埸的時候,消防員嘗試勸 那位老伯下來,但由於當時消防員帶齊裝備,使伯伯有了戒心,不肯與他們交談。Peter 到場後,嘗試慢慢接替消防員的工作,盡量聽多一點伯伯的經歷和講多 一些,原本發現伯伯本身有自己的問題,一時間想不開,才會有如此舉動。經過一個多小時的唇舌,很幸運地,伯伯肯伸手回頭。最令peter印象深刻是,當他 伸手握著伯伯的手時,雖然是7、8月炎夏,但感覺到卻是一隻冰冷的手,Peter 觸到伯伯的手時,他握的很緊,很緊。他心頭跟自己說:「這就是人命,我救 回一條人命了!」那種滿足感是可以令他忘記一切的疲憊,甚至是一個小時站立的痠痛。當他回到家裡跟家人分享時,大家都會覺得須高興,令 Peter 深深體會 家人的支持。
至於 Kelly 當時是負責支援的角色,她雖然是站在後面,但由於是第一次出動,她同樣的感到緊張,為自己的表現,同樣為了老伯的安全。站在後面的她完全聽不到 Peter 與老伯的對話,但這已經是隊友間最好的支持。
陳 sir的第一次雖然距今有11年的時間,但他仍歷歷在目。當日雖然陳sir不是當勤的談判員,但由於收到案件消息閎,其他談判員不能馬上趕到現場,所以陳 sir自動請纓。去到現場時,一名一多歲的年青人用一支打爛了的光管,刺著自己的頸部。經過三個小時的遊說,當事人終於放下了那塊碎片。原來他犯了店舖盜 竊的罪行,面對不了現實,面對不了自己的家人和朋友,所以才想了結自己。幸好得到陳sir的開解,那名年青人才正視問題,有改過自身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