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霸凌者以孩子們的同學居多,所以容易演 變成網路霸凌與校園實體霸凌循環發生的情況 讓被霸凌的人,到學校上課或放學回家上網,都持續地遭到欺凌,使他們有種永無止境的感 覺甚至可能導致學業成績下滑、稱病不去上學,或讓他們
網路霸凌行為,除了少數是出自惡意外,大多還是因為無 聊、好玩,或看某人不順眼想要給他一點小警告 。但他們沒有意識到, 網路的匿名性,可能讓他們的言行舉止失去自我克制;網路的虛擬互動, 原本就特別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 法,一旦遭到網路霸凌,可能會造成嚴重的身心靈創傷,而霸凌者則可能 要面對法律問題。重視網路霸凌,才能避免他們做出傷害別人的不當行為,同時也學會如 何保護自己。 兒童福利聯盟發布台灣兒少網路社交焦慮與網路霸凌經驗調 查報告」,調查顯示,曾遭受網路霸凌的兒少中,最常見的霸凌方 式是「被某人莫名的攻擊或指責」,占六成四,其次是「收到某人 傳送給我激烈批評的訊息或留言」占五成。霸凌者則以同學或朋友 占最多,有七成九,陌生人占兩成一,顯見兒少面臨的網路霸凌事 件,多為現實世界人際關係的延伸。
有些人以為在網路上即使做壞事別人也查不到他,因此建立網路言行必須遵禮守法的觀念,才能避免誤觸法網又傷害別人。 不要參加羞辱或孤立別人的線上惡意投票或社團;對於批 評或欺凌別人的發文內容,不要按讚、回應或轉寄;若看到疑似不公義 且請求網友人肉搜索的事件也不要加入,避免淪為網路霸凌的共犯。
資料來源:教育部網路霸凌的預防與因應之道P 4、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