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網路與通訊科技的普及,帶來生活上的便利,也讓學習與人際溝通更 多元化,但也使得霸凌行為更勝以往。校園霸凌不再只是傳統的面對面欺 凌,演變成以「網路」為管道的網路霸凌,並且成為世界各國高度關注的 校園問題。
網路霸凌的類型有:散播謠言、刻意引戰、網路跟蹤、留言攻擊、假冒他 人網路身分、發佈攻擊或詆毀的圖片影片、散布他人個資等。除了肢體霸 凌外,言語、關係霸凌亦可透過網路來實施。 由於網路的匿名性、不用直接面對被霸凌者、散播速度快而廣,且無法取 消,種種因素讓網路霸凌更容易達成,且造成的傷害更大。通常單次不當 的網路行為就可以達成反覆、長期、聯繫被害的結果,而形成網路霸凌, 例如:假設有一個人在一位藝人的Facebook粉絲專頁,留下一句人身攻擊 的言論,儘管這只是單次不當的網路行為,很有可能令該位藝人產生多年
孩子們所使用的網路霸凌方式,除了上傳別 人出糗、被欺負、移花接木,或不雅的照片 與影片;張貼羞辱、謾罵的文字;散播不實 謠言;或爆料他人隱私外,常見的還有舉辦 線上惡意投票,或是成立「反 某人社團」,以藉由集體的力 量刻意排擠、孤立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