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霸凌不再只是傳統的面對面欺凌,演變成以「網路」為管道的網路霸凌,網路霸凌的類型有:散播謠言、刻意引戰、網路跟蹤、留言攻擊、假冒他 人網路身分、發佈攻擊或詆毀的圖片影片、散布他人個資等。除了肢體霸凌外,言語、關係霸凌亦可透過網路來實施。
1.行為改變 :學業成績下滑、稱病不去上學、 不想參加學校活動 ,甚至開始接觸菸酒與毒品等。
2.生理與心理疾病 :會導致憂鬱症、失眠、頭痛、 腸胃不適 、厭 食症、暴食症等疾病。
3.心理受創 :恐懼、緊張、焦慮、憂 鬱、悲傷、喪失自信等, 甚至有輕生想法。
許多孩子會在批評或欺凌別人的內容「按讚」或「分享」,可能會變成網 路霸凌的共犯。雖然多數法界人士認為,按讚只是使用者的習慣,表示 「看過了」不一定代表「認同」,所以這一類的提告最後大多沒有被起 訴。但是對已經遭霸凌受傷的孩子來說,按讚、分享人數的持續累積意味 著事情不停地被傳播,甚至是認同這起霸凌的人數增加,因此會對孩子造 成二度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