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樣是由陳建志老師帶隊,和執行長、雲林溪文化聚落聯盟的夥伴、社大的志工學員以及關心這條溪流的民眾騎著摩托車,穿梭於鄉野小路🛵此次走讀的第一個行程點便是上次有探查過的後庄埤橡皮壩,由於未來斗六市公所有意將雲科大後方佔地約兩公頃的後庄埤,打造成親水公園,因此除了橡皮壩,我們特地還騎摩托車從農路進入秘境裡探查,一大群的紅冠水雞,另走讀的學員們都興奮不已,有趣的是,老師說我們除了用眼睛看,還能用鼻子來走讀,聞看看這條河道的味道是什麼,難聞的味道除了顯示出家用廢水排入河川的後果,老師還特別解釋了,埤塘上滿是綠意的布袋蓮可是「包著毒藥的糖果」,會損及河川生態,因此特別要參與的學員們記住,河川生態過與不及都是不好的,唯有生態的平衡才能永續。
這邊的課題也一併提到了雲林溪目前的困境尚未緩解,那麼這個預想中的親水公園是不是會走上舊路,依舊惡臭難聞,只可遠觀不可褻玩呢?
第二個行程是在雲林溪制水埤塘稍作停留,除了觀看溪水的汙染狀態,解釋了這個歷史悠久的制水埤塘,一旁的立牌也解釋了以及以往斗六市民遇到的淹水問題,為什麼會淹水,埤塘的整建與雲林溪的關係。
接著順著河域到了斗六水資源回收中心,裡面綠意盎然,多種的建設和營造就是希望吸引民眾入內參觀,擺脫以往汙水處理的刻板印象,除此之外民眾還可自備車輛及容器申請取用回收水來洗車呢!
然後至保清宮、六房天上聖母,觀看這條雲林溪流域裡的民俗信仰,入境隨俗的拜拜,吃了紅壇提供,由信眾捐獻烹煮保平安的素齋,感受當地人的熱情好客,前往看地勢低窪,因河道漸小飽受淹水之苦的虎溪里。
在這個地方停留了好一段時間,就是為了看看這個虎尾溪溪水流經的鄰里內,有公園、有堤防、有抽水機和破敗荒廢無人居住的房子這樣奇妙的組合,虎溪里分段築了三百公尺的堤防一層一層的往上蓋,紋理清晰可見,也可以從此得知這條堤防已經因為淹水的問題加蓋了多少次,以及為什麼每遇大雨就淹水。
最後來到虎尾溪,芭蕉溪,雲林溪互相交會的地方,執行長也與走讀的學員們意見交流相互分享,為什麼蓋了這麼高這麼長的堤防仍舊無用?如果堤防有用為什麼又需要抽水機?如果三百公尺還不夠要多少才行?會不會這個地方根本不適合居住?或是治水的方法根本錯誤?
而其實制水埤塘上也寫的很清楚,淹水是因大量雜物、竹木堵塞水門才導至淹水,走讀沿途中的農業噴藥,各種廢水排入河川,河道沿岸的垃圾,種種的跡象也皆顯示著人為的破壞,或許我們也該反省,當我們受淹水之苦時,我們因為河川的氣味難聞無法忍受時,我們又對河川做了什麼?
對於雲林溪或是河川生態有興趣的朋友們,也可以報名107-1的雲林溪流域共學趣讀書會,除了認識河川的生態、人文、歷史還有老街的老建築與老故事,更帶領學員從天空鳥瞰雲林溪流域,以不一樣的觀點帶大家走入城市河川、文化資產、環境生態的多元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