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5 雲林溪走讀看見沿河三生(中上游)

  • 讓參加民眾能夠認識雲林溪河段的生態、產業結構、地貌變化。
  • 瞭解目前斗六河川整治所遇到的問題。
  • 能對生態工法有基本的概念與認識,並從而自主檢視河岸工程。

經由陳建志老師帶隊,和雲林縣山線社區大學執行長、雲林溪文化聚落聯盟、社大的學員、雲科大的學生以及關心這條溪流的民眾騎著摩托車,穿梭於鄉野小路,針對重要的路段或地點停下來細看、討論,補充相關脈絡,思考這個地方遇到的問題,民間能夠怎麼做?

而縣府單位,在這個開蓋計畫中究竟有哪些環節的疏漏,和計畫是與願景相違背的,完整的踏查雲林溪中上游河段

早上九點集合完畢後,我們便整裝出發第一個走讀踏查的地點,社口藝術水岸園區,據聞未來要塑造成「斗六藝術客廳、中央公園」,還沒看到水岸步道,就聞到迎著風向飄來的異味;再往下走看見的是三面光和融合彷生態的水岸,其實堆疊石堆的本意是為了營造生態廊道,砌石之間的孔隙讓動植物能夠有棲息或行走的空間,但是砌石坡度太陡,石礫之間又用水泥封死;而同樣是石塊堆砌,又有明顯不同的兩種做法,兩種的景象,水岸園區的景象也讓同行的大家思考,這樣的設計究竟是為了要親水,還是要使人離水。

接著到雲科農場,順著溪水往上至上游的東和村,在沿途都有停下摩托車,對沿途的植物,生態以及河流的樣態,與農田依附的關係做導讀與解釋,到古坑東和村的福德宮旁,還停下來採水做水樣,老師談到,在往上游的路段中蜿蜒曲折,也代表了上游雖然水勢緩,但水量大所以經過水的沖刷後,才會如此彎彎繞繞,還與當地的民眾閒談,以前對於這條溪的記憶。

接著到籽公園野餐稍作休憩,太平大街協會的妙祝姊也拿出以前的老照片,與山線社大的志工明燕姊,侃侃而談起以前的記憶,不論是有關在雲林溪的溪邊洗衣服;居住在警察宿舍群,此起彼落的鞭打,哭喊聲;放假日還要被迫到跑馬場升旗遊行喊口號的學生生涯;或是談論以前人稱「肖寶樓」後來改稱涵碧樓等的故事,都精采生動,大家談論的好不愉快。

接著前往中華影城斜對面的雲林左岸咖啡園區,看圖南株式會社員工宿舍群,以及旁邊正在施工中的雲林溪河段,下午則是走支流芭蕉溪,看後庄埤、大潭排水;高林排水以及田間小路豐富的景色,購買溝壩冰品於溝壩國小內,一邊吃著冰品,一邊憶過往斗六戰俘營等歷史故事。

最後於環球科技大學了解雨水、中水收集系統與利用,在沿途之中,執行長和專案經理小妍也分享了許多,國外在營造水岸的作法,和相關水岸生態等的知識見聞,讓我們反思現行開蓋中的雲林溪,與我們實際踏查到底有著什麼樣的落差?而縣府在開蓋中究竟有那些部份還需要再商議、改進,人民又能夠如何來關心這條與雲林齊名的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