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30 【新聞稿】

NPO財務永續專題-數位策略篇

財務經營開源節流,常常是各領域NPO進行服務之餘,最常煩惱的現實。2020年適逢新冠疫情,各行各業遭受衝擊,更讓人注意到,財務永續的重要。

林堉璘宏泰教育基金會,希望透過半日的財務永續交流茶會,邀請各方NPO夥伴與專業工作者進行分享,分享會後並安排有深入探討的交流會,讓NPO組織保有服務的韌性,可以逐漸成長茁壯不怕任何衝擊。

專題共邀請8位專業講師進行分享,分三篇系列專文,第三篇以探討數位策略的領域為主,包含:

線上募款平台趨勢分析/陳端恩(Igiving社團法人愛聯網公益協會理事)

數位募款的故事行銷/林群洲(紅龜好事群募平台創辦人)

線上好用數位資源/邵立宜(開拓文教基金會科技濃湯專案經理)

專題2:線上募款平台趨勢分析

陳端恩(Igiving社團法人愛聯網公益協會理事)

台灣的公益募款量,集中在不到2%的公益團體之中,造成大者恆大的狀況。在群聚的平台上面,即使知名度不高,藉由瀏覽量以及搜尋的功能即可能被發現,幫助許多剛起步的NPO在還沒有能力建置自己的官網時期,就可以透過線上平台被看見。

下表是Igiving平台各服務類型的分布百分比,前三名身心障礙、社會服務、婦幼關懷,在平台上面募集的捐款所佔的百分比,大約等於在台灣NPO界,該領域所佔的組織數量與規模。特別提出討論的是,動物保護領域,雖然在整體數量上面僅佔不到5%,所爭取到的捐款比例卻比規模比還要多,跟動保領域常常在媒體及街頭發聲有關係。

經平台統計,平均每筆捐款額在NT1,242元,比起開放性不設金額的捐款項目,有定額的具體金額較能促使捐款人的共鳴。

每年募款金額前10名的,知名度不一定高,但有以下幾點特色,成功爭取社會大眾的認同:

1.透過媒體力量的引導,讓募款案有大量曝光的機會。

2.網路上單位的介紹,詳盡且透明,結合影片作曝光。

3.時常更新單位訊息,增進搜尋的排序。

4.在多元不同的平台上面曝光。

5.目標明確,清楚告訴捐款人需求金額。

現在不是一個單打獨鬥的時候,NPO需要跨界結合社會企業共同努力。

專題3─數位募款的故事行銷

林群洲(紅龜好事群募平台創辦人)

NPO組織在執行募款專案時,都會撰寫許多的募款文案,或很有創意的內容,但這些內容要回歸到一個重要的元素─社會大眾聽得懂嗎?

能看得懂NPO組織文案內容的,往往都是自己組織的競爭對手。

用社會大眾的角度與立場,來想這些專案的問題,他們不需要很專業的名詞解釋,而是需要知道服務的價值。若無法達到口袋與口袋的交換,那這些募款文案,終究只是個po文而已。

募款是一種交易行為─ 用「憐憫」、「認同」、「使命」去跟大眾交易

付出讓對方認同的事情,進而讓對方願意將金錢捐贈出來。

募款是一種「人與人」的互動─ 先「募心」才能「募錢」。

募款,說的是故事,傳遞的是價值。不是要說一個漂亮的故事,而是要傳達一個故事背後的價值。

舉例:嘉南身心障礙養護院的故事

養護院於屏東承租一塊土地,並招募行動能力尚好的憨兒,於土地內進行玉荷包農作的相關一切工作,待農作物收成販售之後,再以此經費去支持重症憨兒的服務經費。

此案例發揮兩個價值

1.輕度憨兒的機能充實避免退化

2.重度憨兒的經費支持。

因此每每推出專案,即馬上得到社會大眾快速的支持。

專題5─線上好用數位資源

邵立宜(開拓文教基金會科技濃湯專案經理)

科技濃湯是techsoup於全球各國家設立的公司,台灣由開拓文教基金會成立,希望替非營利組織找到最適合的雲端解決方案,其中最廣為人知的捐助方案主要目的是協助非營利組織可以用很低的資源使用到正版的軟體,成本大約是市價5-10%,共84種工具或服務。

雲端辦公室Microsoft 365,購過驗證網域的動作,可以提供專用網域的信箱,讓每一個組織可以有無限的帳號。透過雲端辦公室的運用,讓組織未來可以不用管理「機器」,且微軟會協助所有單位進行備份,不用擔心遺失。(可搭配混合雲的概念,意即同時可以使用機器及雲端)

微軟今年免費提供每個單位有10個Windows+Office軟體的授權,可以節省每單位每年近五萬元的支出並免於盜版問題。

Microsoft 365提供NPO組織可以自己產生APP或工作流程,但卻不用面臨程式碼的技術障礙。數位轉型通常遇到的最大阻礙就是領導者不支持。

Teams使用者剛接觸時,會以為它只是一個類似於Line的通訊軟體,但微軟將它定位為作業系統,讓辦公室的溝通與流程能更加順暢。

Google有串接自身的服務以及第三方的服務,不需要特別開發按一下元件即可自動加入,透過科技濃湯的方案,不需花費即可享有無限容量的共用雲端硬碟。

案例 高雄社大。該單位本來是使用NAS作為雲端備份及分享的工具,由於單興硬碟維護問題及病毒入侵的風險,而後轉為使用O365

案例 夢想之家。因為疫情而決定進行數位轉型,並透過內訓,快速達到數位轉型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