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3 【新聞稿】

創新教育師資培育計畫:改變 從現在開始

創新教育師資培育計畫:改變 從現在開始

第一屆創新教育師資培育計畫(以下簡稱創新師培計畫)自2019年9月開始,迄今已邁入第三學期。計畫為期15個月,共計四個學期,期許參與計畫的30多名種子教師能將所學應用於課堂、設計出以學生為中心的課程,進而培養孩子成為「未來所需的人才」。

改變,從課堂開始

踏入教室的剎那,映入眼簾的是30幾張認真而專注的臉龐。明明是難得的休假日,依舊有一群對教育充滿熱忱的人們正持續自我精進——這樣的景象已在過去一年間,每隔週的六、日成為創新師培計畫的日常。

種子教師來自不同領域,多數從事教育相關工作,除了任教於公立學校的教師外,更不乏投身於體制外實驗教育領域。因此,不同教育理念之間相互對話、碰撞,成為學習歷程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創新師培計畫從基礎的心理學、教育哲學課程開始,逐步培養種子教師建立屬於自己的教育圖像,進一步引導教師們突破以往的框架與想像,看見教育的創新樣貌。


對話與討論,是課堂上常見的景象

「因為想走出舒適圈,所以參加了創新師培計畫。」

走出舒適圈,看見不同的教育樣貌

2014年「實驗三法」的通過,使私人教育機構百花齊放,學生、家長有了更加多元的教育選擇,實驗教育的旋風同樣吹進了體制內學校,為公立學校轉型帶來新的可能性,2020年,台北市已有9所公辦公營實驗國中、國小。對於公立學校的教師而言,實驗教育不再遙不可及。「我覺得創新師培計畫是一個『改變』的機會。」回想起報名計畫的初衷,黎老師笑道。

任職於板橋高中的黎曉萱老師最初被課程中的「國際教育」吸引,在因緣際會下加入創新師培計畫。除了課程的學習,計畫中認識的夥伴讓黎老師對於教育有了新的認識「任教於公立學校,周遭同事對於了解實驗教育缺乏動機。」成為種子教師的一員後,授課老師、參與計畫的夥伴讓黎老師看見了很多不一樣的教育樣貌,並逐漸建立起對於實驗教育的認知與想像。

108課綱其實有很多實驗教育的色彩,特別在理念上,兩者都希望能培養學生帶著走的能力。黎老師回憶起自己在學校和同事共備的跨域選修課程,她相信自己在創新師培計畫的所見所聞,將成為未來發展課程的鷹架,幫助她在教學上帶領學生看得更廣、更遠。

因為不足,所以嘗試改變

從師範大學畢業後,踏上實驗教育的道路已經3到4年,鍾佳宏老師笑說自己教書第二年時才站上講台3分鐘就被前輩指出問題,讓他發現自己在教學上尚有許多不足。

他花了很多時間在備課、參加工作坊,但始終覺得自己還需要自我精進。「對整體教學的熟悉度不夠」是在教學生涯中找到的重要課題,未來也計畫將創新師培計畫中產出的教案帶進教室,實際運用在教學現場。他從未停止改變的腳步,因為知道一個老師在帶給學生需要的知識、理念之前,必然要先清楚「自己需要什麼」。

「教學上的不足,讓我期待改變。」

「我以前沒想過原來老師是『看得到未來』的人」

未來教師的圖像:不斷改變與成長

「想培養未來人才,先培養未來老師」是創新師培計畫的宣傳語,也是計畫的信念與初衷,期待培育出具有深度、廣度、厚度及溫度四項特質的教學者,也期待透過一系列的課程,引導種子教師描繪出未來教師的圖像。

作為台北市第一所公辦實驗國中,芳和實中的轉型與發展備受矚目,如何從零開始規劃、設計課程,對於校內每位教師而言都是相當大的考驗。

「老師要『看得到未來』,才能帶領孩子前往未來吧。」來自芳和實中的徐采邑、何欣憓、許雅柔老師,三位皆對於「未來教師」下了這樣的定義。

她們曾經以為教學就是教跟學、就是知識的傳遞,然而,隨著學校的轉型、教育現場的變化,她們發現有些改變確實影響到了未來,一位教學者能做的其實可以很多。

談到創新師培計畫主持人─藍偉瑩老師時,三位老師的語氣中充滿了憧憬與敬佩,她們在藍老師的課堂中、在她的身上看見了改變的信念。

「因為相信,所以能看到未來。」從現在開始,她們希望自己能成為這樣的教師。

新的想法、新的討論無時不在課堂上發生

創新,創造新的改變

一步一步,新的改變正在發生。

「未來教師應該教學相長,與學生共同學習。」黎老師不想安居於舒適圈中,她認為只有改變,才能走得更遠。

「未來教師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要做什麼』。」鍾老師始終懷抱著信念,抬頭挺胸迎接更好的自己。

「未來教師應該持續不斷地學習、思考,並做出改變。」芳和實中會持續改變、成長,而三位老師亦是如此。

這些種子教師們,今日也朝著下一個學期、下一個改變前進。


實習編輯:李翎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