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30 【新聞稿】

第三屆堉璘台灣奉獻鼓勵獎得主專訪:台灣童心創意行動協會(DFC)

2019年堉璘台灣奉獻鼓勵獎得主於12月17日正式頒發,今年獲得此項榮譽的有五個單位。包括推動創意教育的「臺灣童心創意行動協會」、扶助顏損及燒傷者扶助的「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關注蘭嶼原住民的「蘭恩文教基金會」、以表演藝術陪伴青少年的「余浩瑋」、替消費者爭取權益的「消費者文教基金會」等單位。

台灣DFC團隊前進羅馬 獲方濟各教宗接見

讓世界看見台灣 教宗面前展現翻轉教育成果

2019年11月30日,教宗方濟各接見了全世界的DFC團隊,其中包含了台灣來的DFC師生團隊,DFC是全球性的教育新創行動,台灣不但首波就響應,也是第一個有社團法人全職投入的國家。創辦人許芯瑋本來是師大附中的英語老師,因為接觸到 DFC 這個理念,覺得是教育現場所需,所以決定全心投入,到現在創辦九年,台灣的DFC不只是一個概念,而是能夠深耕於教育現場,與體制教育共同陪伴成長。

桃園文化國小學生在DFC課程中自己尋找解答

翻轉教育 DFC要讓孩子學會自己找答案

這一天在桃園市的文化國小,小學生分成好幾組,進行由協會引進的DFC課程成果發表,和傳統的教育方式不一樣,在DFC課程中,學生必須自己找夥伴,共同發掘問題,找到解答,每一個自己的疑問,在老師的協助下,進行問問題和邏輯思維的發想,最後建構出一個解決問題的方案。這些小朋友,從身邊著手,有的想要關懷附近社區公園的無聊老人,有的想要改造圖書館,還有的乾脆拿起工具,想要解決下雨天走廊排水口容易堆積落葉的問題。和傳統單向授課的方式不一樣,很多問題,老師也沒有答案,但是陪伴著小朋友自己發現自己搜尋,新的學習方式,也讓學生的態度發生變化。

透過討論跟自己動手做 DFC讓學生找到行動方案

自己找問題 孩子重建自信心與行動力

傳統的教育與其說是培養人格,更像是訓練小孩好好讀書考試。但是根據文化國小的老師分享,經歷過DFC課程的學生,也許短期在考試成績並不突出,但是在課程中他們獲得了自已小小年紀也能解決問題的自信,對於未來學業與生活的適應上,比較清楚自己需要什麼,也更有行動力。

DFC與老師共同備課 並提供交流與諮詢的平台

結合體制教育 DFC做老師最大的後盾

比起其他翻轉教育走體制外運作,DFC更像是老師的後勤支援,如果沒有實際走入校園,很難發現很多老師其實滿懷熱情,甚至用自己的下班時間來對教育方法的改變做準備,但還需要系統性支持和協助,特別是在108課綱實施的同時,許多問題都慢慢浮現。團隊也知道,新課綱立意良善,但是希望能夠透過陪伴老師,讓老師們覺得會一直有團隊協助、支持他們一起走。

DFC希望成為老師的支持系統,六年來已舉辦共 13 場之「大推手 DFC 之旅 x 行動分享會」活動,已經去過八個縣市、接觸到近四分之一的公立國小,與近 700 位老師共備教案;另外經營的線上教學社群,也有超過千名教師參加,九年來影響超過4000個學生。透過DFC的服務,老師們能夠有交流與研習的機會,更讓人力與經費都嚴重不足的台灣DFC,成為其他國家DFC組織的學習對象。

最難得的是,教育本來是一門好生意,但是DFC的團隊希望走入更多校園,讓更多學生能夠受惠,並不希望商業化。創辦以來僅僅靠著個別企業的捐款以及公部門微薄的講師費來支撐,這次榮獲堉璘台灣奉獻鼓勵獎,DFC也計畫將三百萬元獎金投入種子教師的培育與更廣大的輔導員(包含老師及家長)支持系統擴散,讓更多的學生在教育中培養自信,建構完整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