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18 【新聞稿】

持續無私付出 堉璘台灣奉獻獎得主服務不息

前言:堉璘台灣奉獻獎是由公益信託林堉璘宏泰教育文化公益基金攜手財團法人林堉璘宏泰教育基金會所主辦的公益獎項,以多元開放精神接受所有對台灣有貢獻的個人或團體報名,堉璘台灣奉獻獎得主將獲頒三千萬獎金,鼓勵獎可獲頒三百萬元獎金。該獎每年舉辦一次,2019年已經舉辦到第三屆。

堉璘台灣奉獻獎及鼓勵獎已經舉辦到第三屆了,每年均頒獎給對台灣有長期奉獻的個人或團體。感人的是,得獎的個人,毫無例外地都將這份難得的榮譽及獎金,全部又奉獻給了自己的服務行動上,將影響力加深、加廣。

包含第一屆畢生致力於福音戒毒工作的劉民和牧師,以及第二屆為重度遲緩兒復健安養奉獻一生的莊宏達醫師等,在獲得堉璘台灣奉獻獎三千萬獎金之後,儘管獎金是給予他們個人,然而不管是劉民和牧師或者莊宏達醫師,或是其他各獲得300萬的9位堉璘台灣鼓勵獎得主,都將獎金全數無私奉獻出來,持續他們的社會公益事業,在自己的崗位上不斷努力。

「劉民和將三千萬全部奉獻給晨曦會 成功幫助更多戒毒者回歸社會」

堉璘台灣奉獻獎的第一屆得主劉民和牧師,利用奉獻獎的獎金,舉辦了更多的培訓,培養更多的專職人力投入戒毒,設立了更多的戒毒村,目前已經累積了9個戒毒村,並且將晨曦會的成功經驗與其他國家進行交流。

所有的社會福利工作都有其專業,需要相關的培訓、輔導以及人力的穩定與不斷成長,堉璘台灣奉獻獎就是希望提供更多資源,讓專業的社福團體能夠進行更有效的服務。

像是為了幫助戒毒者重回社會,晨曦會成立了外展隊,對外承攬工程並且管理人員,要讓社會接受戒毒者來施工並不容易,但是晨曦會能有經費讓請專人管理陪伴受訓的戒毒者,就能夠讓他們透過一件一件工程的完成,來逐漸自力更生,回歸正常生活。每一個成功的戒毒者背後,都是劉民和牧師的無限心血。

『遲緩兒長大了,他們需要更大的空間來復健』

去年獲知得獎的時候,第二屆堉璘台灣奉獻獎的得主,小兒科醫師莊宏達鬆了一大口氣,這筆三千萬的獎金來得正是時候。三十年來逐一照顧的重度遲緩兒,隨著時間過去,在瑪莉亞社會福利基金會的照顧下,當年的遲緩兒童,慢慢都變成了成年人,同樣需要專業的人力全心照顧,原本場所內可以塞得下二、三十個發展遲緩的小朋友,加上老師和照護員,尚且顯得空間有餘裕,但是時間過去,這些小朋友長大了,成年人的體型幾乎比小小孩大上三倍,但仍然需要相關專業人士的陪伴與照顧,原本的照護空間,就顯得非常侷促。

為了解決極重度遲緩學員的照顧空間問題,莊宏達醫師一直希望能夠在台中北屯區興建重障大樓,堉璘台灣奉獻獎的獎金適時地為資金募集進度推了一把,幫助瑪莉亞社會福利基金會的極重多障綜合服務大樓,以承租國有土地的方式,順利地在今年(2019年)6月13日正式動土,落成之後,預計可以提供一年三萬人次的極重障服務,拉近台北與台中生活圈的極重障服務落差,讓更多人獲得照顧喘息。

『堉璘台灣奉獻獎 願為無私的奉獻者加油打氣』

除了兩位令人尊敬的台灣奉獻獎得主之外,兩屆的堉璘台灣奉獻獎,也另外頒發了9位堉璘台灣奉獻鼓勵獎。特別是台灣人口嚴重老化的問題已經浮現,有些甚至是重度障礙加上老人照顧的問題一起發生在偏鄉,都需要社會大眾一起來關心。

包含了花蓮的劉一峰神父為照顧逐漸老化的身心障礙學員,也在今年四月於花蓮玉里興建完成怡峰園,讓學員及他們的家庭獲得照顧輔導。另外林瑞祥醫師也積極成立糖尿病照護網,共享門診的計畫也在推行之中,提高患者的生活品質。長期關懷偏鄉弱勢的中華聖母基金會,也建造了聖仁家園,讓安養的資源可以更加集中,使照顧人力更有效率。發源自921災區的愚人之友基金會也持續部落的長照工作,台灣每一個角落,都有這些無私奉獻的身影。

另外專注婦女兒少議題的善牧基金會,持續為小爸媽進行一連串的個案輔導與關懷服務,也讓更多青少年有正確的避孕常識,為自己的人生負起責任

從社福到教育 獎項支援所有從善力量。圖為第二屆鼓勵獎得主金牌選手教練黃泰吉(後)

堉璘台灣奉獻鼓勵獎的得主也持續在教育領域發光發熱。

空手道教練黃泰吉,已經訓練出亞運金牌的選手谷筱霜,更有將近700位的孩子因為他有了不一樣的人生,誠致教育基金會持續在翻轉教育的道路上前進,以公辦民營學校的方式,讓每一個孩子都不被忽略 ; 生態攝影師劉燕明先生,創作不懈,要把台灣山林之美保存完整紀錄; 繼「桃米生態村之後」,社區工作者廖嘉展持續推廣自然農法,讓永續發展的理念落實到社區。

堉璘台灣奉獻獎最重要的目的之一,除了提供資源與交流平台給這些可敬的奉獻者之外,也希望透過有形的獎項,彰顯這些無私奉獻者的精神,進一步感動更多願付出行動、回饋台灣的心意,讓行善的DNA,能夠灑到社會每一個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