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6/04 【天下雜誌】

企業家林堉璘:每一個人都可以無私的奉獻

文、圖 / 財團法人林堉璘宏泰教育基金會

「勤奮、誠信、思源」的價值觀

現年83歲的企業家林堉璘,人生的起點是從一間碾米廠開始。他出生於新北市蘆洲一個叫水湳的城鎮,是林家的第二個男孩,自小就在家中經營的碾米廠工作。林堉璘看著父親林建生在勤懇耕耘家業之餘,仍四處行善、回饋鄉里,耳濡目染之下,也養成他「勤奮、誠信、思源」的價值觀。

24歲那年,林堉璘在台北市八德路創立「玉裕碾米廠」,每天清晨6點就出門挑米,在第一線把關米的品質。親力親為的態度,連跟隨他多年的老員工都描述說:「回來(工廠)脫掉西裝褲,(林堉璘)只穿一件寬寬的短褲,幫忙碾米、扛米。」

這一路勤奮、踏實的工作,奠定了林堉璘經營企業的良好基礎。1960年代,正處台灣經濟扎根時期,他將視野轉向土地開發和建築業,也順利搭上了經濟發展潮流,並於1975年創辦宏泰建設。對都市發展獨到的眼光和嗅覺,讓他很快地成為建築界的翹楚,之後更跨足租賃、營造、金融、壽險等行業,現以宏泰企業機構為事業主體。

林堉璘(中)為湧蓮寺虔誠信徒,現任榮譽主任委員。

取之社會、用之社會,林堉璘成立公益信託

事業站穩腳步後,林堉璘心中謹記著父母飲水思源的家訓,與兄弟一起返鄉捐錢,重建位於新北市蘆洲的湧蓮寺,讓其從原本一間小廟宇變成今日的規模。他自己更於1994年至2017年,連續7屆擔任蘆洲湧蓮寺管理委員會的主委,任內推動各項慈善公益,像是捐贈消防局設備、救護車、復康巴士等,還有捐助莫拉克八八水災、日本東北311地震、高雄氣爆等災害事件。

林堉璘更深知「取之社會、用之社會」,才是一位企業家對台灣最誠摯的回饋。1988年,正值中壯年的他,已有了將財產做「公益信託」的念頭,並主動對兒女溝通其信念。2015年,他實踐對自己的承諾,陸續將大部分個人資產交付公益信託,成立「公益信託林堉璘宏泰教育文化公益基金」,以幫助有志學子、推廣教育為核心目標,期待為台灣培育頂尖人才,提升國際競爭力;同時,也以教育為出發點,捐助或贊助慈善、醫療等單位,並響應社會重大急難救助事件,至2018年4月已累計捐贈超過新台幣5億元。

劉民和(前方者)牧師成立晨曦會,培訓戒毒輔導員。

鼓勵奉獻精神,頒發獎金3000萬元

2017年9月,林堉璘進一步成立「財團法人林堉璘宏泰教育基金會」,他表示,「真心回饋台灣。不為出風頭、不為搏虛名,要做到實至名歸。把基金會當作另一個事業認真經營,要做就做好的,而且永續經營。」

基金會以「飲水思源、前瞻性、重視人品的人才培養計畫」為核心精神,期為國家培育、接軌國際、具未來競爭力之人才;每一年,更規劃辦理「堉璘台灣奉獻獎」,由社會賢達、專業人士組成的遴選委員會,經過初選、複選、實地訪視等過程後,遴選出至少一位得獎者,並頒發獎金新台幣3,000萬元整(含稅)及獎座一座,期許能夠找到「致力解決台灣社會問題、默默推動台灣進步」的傑出奉獻者,發揚「每一個人都可以無私的奉獻」之精神。

來自香港的劉民和牧師成為去年首屆得主,投入反毒教育與戒毒工作數十年的他,是台灣民間團體輔導吸毒者戒治的先驅,長期以私人機構之力,發展成功戒毒模式,免費提供戒毒服務,幫助許多戒毒者成為助人戒毒者。基金會今年將與劉民和牧師攜手推動反毒教育,包含深入校園的推廣活動及倡議發聲等。

由於台灣各地仍有需要幫助的人事物,「公益信託林堉璘宏泰教育文化公益基金」不會停下腳步,還會持續捐助符合該公益信託成立目的之需要協助的領域,希望「堉璘台灣奉獻獎」不只是一個獎項,更是一個樹立典範、推動台灣進步的火種。

第一屆堉璘台灣奉獻獎頒獎典禮,得獎者與主辦單位進行「聚彩米儀式」,象徵把每個善能量聚集起來,形成讓台灣向上提升的力量。

■ 堉璘台灣奉獻獎

第二屆堉璘台灣奉獻獎,獎金高達3000萬,徵件期間自即日起至6月30日止,期許找到台灣的傑出奉獻者,透過彰顯他們回饋台灣的精神、支持他們的行動,達到拋磚引玉之效,為台灣帶來正面向上的力量,共創良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