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03 【公告】

第三屆堉璘台灣奉獻獎獲獎名單

奉獻獎與鼓勵獎得主合影

堉璘台灣奉獻獎公布2019年獲獎名單

  基於「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理念而成立的堉璘台灣奉獻獎,今日公布第三屆獲獎名單並於新北市淡水美麗新淡海影城舉行頒獎典禮。奉獻獎由長期致力於協助身心障礙者自立的「第一社會福利基金會」執行長賴美智拿下,另外也選出五個鼓勵獎,包括推動創意教育的「臺灣童心創意行動協會」、扶助顏損及燒傷者扶助的「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關注蘭嶼原住民的「蘭恩文教基金會」、以表演藝術陪伴青少年的青藝盟「余浩瑋」,以及「消費者文教基金會」等單位。主辦單位表示,希望透過多元化給獎,讓不同領域的努力都被肯定及看見,進而達到獎項所要推動的台灣共好願景。

「做公益不是在比較投入的金額多寡,而是要看有沒有真正達到效益、解決問題」公益信託林堉璘宏泰教育文化公益基金執行長林鴻南指出,雖然林堉璘宏泰公益信託自2015年成立至今,包括堉璘台灣奉獻獎的獎金,實際捐助金額已經達8億6千萬元,已承諾捐助金額達12億2千萬元,但整個公益信託更看重公益服務的永續性與包容性。期待能與這些具有行善的DNA的組織攜手努力讓「台灣共好」! 因此全面地鼓勵所有非營利公益事業,透過獨立運作的評審團,針對台灣社會當下最需要關注的議題,頒出奉獻獎3000萬及鼓勵獎各300萬的獎金。


過去兩屆,得主已經涵蓋了戒毒、偏鄉醫療、偏鄉體育教育、身心障礙照護、災區重建、生態攝影以及翻轉教育等領域。主要的目的是希望支撐民間組織的運作,讓這些具有奉獻改革精神的組織,得到更多的能量發揮影響力,創造社會價值。「企業不再限於單點式的出資捐助,而是透過本業的商業動力、結合不同的社會資源,在環境、社會和治理上貫徹永續社會的使命。」林鴻南表示。

看見多元有活力的民間力量

主辦單位林堉璘宏泰公益信託及林堉璘宏泰教育基金會表示,堉璘台灣奉獻獎由9位社會賢達及專業人士組成獨立評審團。評審的重點除了報名單位是否能清楚定位想要解決的社會問題之外,也看重組織是否能具備長期推動願景的執行能力。今年共有99件個人和團體參與,涵蓋範圍不僅是傳統以社福、教育與社區關懷的單位,另外像是農業、環保、法律、公共安全、居住環境、高齡化、就業、甚至性別議題等,都有單位參與。顯見在不同領域、不同角落,仍有許多人默默為台灣社會無私的奉獻與付出。

今年獲得奉獻獎的賴美智,她和另外兩位好朋友於民國69年成立第一社福基金會,提供0至6歲的早期療育、18歲以後的生活訓練、工作技能陶冶、就業輔導、住宿安養等服務作為台灣最早一批受過特殊教育訓練的人。賴美智從地下室的15個孩子開始,她相信,「每一個生命都是平等的,心智障礙的孩子應得到該有的尊重和受教育機會」只要及早治療,其中有一部份甚至可以發展出一定的工作技能,來養活自己,擁有自立的尊嚴。

第一社福基金會至今已成立7個日間型的幼兒及成人發展中心、兩個全日型的成人發展中心、三個夜間住宿型的團體家庭、十二個社區支持服務方案、兩個輔具資源中心、一個僱佣90多名身心障礙員工、500多名弱勢就業族群的社會企業及一個福利學苑,成立40年,接受訓練照顧的將近2萬餘人。

不是單向協助,而是圓滿彼此的人生

賴美智談起服務的個案,有位只會尖叫哭鬧的4歲自閉兒,在持續接受輔導下進入融合教育,聽說現已考上明星高中;還有位因學習障礙緩讀的孩子,7歲大還不會注音及數字加減而前來接受早療,現在她不但通過烘培證照考試,現在也已上班工作了。而最久的一位受助對象,目前已超過50歲,中心除了安排他在第一社福的恆愛發展中心接受日托服務,晚間則接受永愛發展中心和象山團體家庭的住宿服務,其高齡已92歲的父親,中心也協助申請「獨居長者緊急救援系統」,並協助規劃無障礙空間,讓父子都能有好的生活品質。「生命總是會有光明出現,」賴美智說,這不是單向的幫助,而是彼此都圓滿了人生。

評審團委員之一,台大社工系創系主任,曾參與催生兒童福利聯盟、聯合勸募協會等公益組織的馮燕教授表示,傳統上談到獲得台灣奉獻獎的社會公益單位,一般的印象一定是用心奉獻服務歷史非常悠久的績優團體,而且會是從事扶助弱勢的工作。但從今年的鼓勵獎得主及其單位的名單,可以看出主辦者和評審團,是希望真正鼓勵到更多元的公益團體,連結更多不同資源來從事公益,共同解決各個角落的社會問題。因此投入年資不再是門檻,即使是資深的公益組織,也是因為其奉獻精神加上創新作法和成效獲獎,展現奉獻獎不只是感恩公益者過去的長期經營,還有擴展延伸公益服務面向的企圖心。而且此獎項不僅僅是給予社會公益單位實質的協助,也藉由公開他們投入的事蹟,呼籲社會大眾重視得獎者背後所凸顯的各種社會問題或隱憂,思考我們可以多做些什麼,讓善行可以持續做得更深更廣。

台灣正處在一個轉型的階段,社會的議題越來越多元,也越來越專業,跨領域與跨專業的整合將會讓公益行動更加順利有效率,以這個時代背景為契機,林堉璘宏泰教育基金會將持續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促進不同領域的對話與合作。

—堉璘台灣奉獻獎得獎名單

奉獻獎:賴美智-財團法人第一社會福利基金會執行長

賴美智與另兩位從美國學習特殊教育的人士,於1980年成立第一社福基金會,因著「每一個生命都是平等的,心智障礙的孩子應得到該有的尊重和受教育的機會。」的單純信念,全力投入心智障礙者服務,設立永久性發展障礙者訓練機構,提供早期療育、學前教育與復健、生活訓練、職業訓練、就業輔導等服務。

鼓勵獎1:余浩瑋-青少年表演藝術聯盟盟主

成立於2006年,是臺灣唯一透過表演藝術陪伴青少年族群超過 10 年的專職青少年劇團,每年舉辦「花樣年華全國青少年戲劇節」,結合表演藝術與社會公共議題,迄今引領超過 2 萬名年輕人接觸多元的生命風景; 2014 年展開的「風箏計畫──高關懷青少年環島藝術陪伴行動」試圖在制式的教育體制外,引導青少年探索自我天賦,用藝術為青春開闢第 2 條路。

鼓勵獎2:社團法人臺灣童心創意行動協會(DFC)

成立於2011年,目的以設計思考方法論(Design Thinking)推廣全球孩童創意行動挑戰活動,鼓勵兒童及青少年關注自身周遭生活環境與社會,發揮創意且付諸實踐,並經此歷程建立獨立思考與自主行動之信心與能力,培養公民意識與互助精神。並積極地設計教學課程,希望與臺灣各地教師一同研習如何將設計精神與理念融入課程,成為台灣創新教育的助力。

鼓勵獎3:財團法人消費者文教基金會

成立於1980年,以「消基會」之簡稱廣為所知,秉持「發現問題、處理問題、解決問題」的原則,努力為消費者伸張權益,對於改善臺灣消費環境居功厥偉,尤其於解嚴前後,來自臺灣媒體的制衡監督力量尚未成型前,幾乎臺灣所有消費弊案都是消基會揭發的,並催生消費者保護法的制定,將消費者保護運動帶向新的里程碑。

鼓勵獎4:財團法人基督教蘭恩文教基金會

蘭嶼第一個本土基金會,堅守為守護達悟文化而努力,1979年創辦全國第一個政府立案的原住民幼兒園、社區雜誌、電台,也是第一個提供原住民社區老人的居家服務與送餐服務的機構,多年來,致力打造幼有所長(幼兒園、青少年團契)、壯有所用(職業訓練、產業輔導)、老有所終(老人居家服務、送餐服務)、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之社會願景。

鼓勵獎5:財團法人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

成立於1981年,整合社工、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心理諮商師、就業輔導人員以及社會教育人員等專業人士,以團隊合作的方式,全方位協助顏面損傷和燒傷朋友在生理、心理與職能重建的需求,一年幫助約800名大面積燒傷患者進行生活、心理重建,近年來又積極推動各項口腔病變(顏面腫瘤)的防治工作。

【關於堉璘台灣奉獻獎】

宏泰企業機構創辦人林堉璘先生深知「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是企業家回饋社會最誠摯的心意,自2015年起陸續設立公益信託林堉璘宏泰教育文化公益基金、林堉璘宏泰教育基金會,並設立堉璘台灣奉獻獎,期許找到 「致力解決台灣社會問題、默默推動台灣進步」的傑出奉獻者,彰顯他們的人格特質,帶來正面向上的力量,成為樹立典範、推動台灣進步的火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