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is site
Embedded Files
Skip to main content
Skip to navigation
林堉璘宏泰公益信託&教育基金會
首頁
推動方向
堉璘台灣奉獻
2017.第一屆
2018.第二屆
2019.第三屆
2020.第四屆
2021.第五屆
2022.第六屆
2023.第七屆
2024.第八屆
2025.第九屆(遴選中)
堉璘人才培育
堉璘社會公益
堉璘利他人才庫
第一屆 募款達人計畫
第二屆 募款達人計畫
第三屆 募款達人計畫
關於我們
吉祥物的故事
基金會大事記
林堉璘宏泰公益信託&教育基金會
首頁
推動方向
堉璘台灣奉獻
2017.第一屆
2018.第二屆
2019.第三屆
2020.第四屆
2021.第五屆
2022.第六屆
2023.第七屆
2024.第八屆
2025.第九屆(遴選中)
堉璘人才培育
堉璘社會公益
堉璘利他人才庫
第一屆 募款達人計畫
第二屆 募款達人計畫
第三屆 募款達人計畫
關於我們
吉祥物的故事
基金會大事記
More
首頁
推動方向
堉璘台灣奉獻
2017.第一屆
2018.第二屆
2019.第三屆
2020.第四屆
2021.第五屆
2022.第六屆
2023.第七屆
2024.第八屆
2025.第九屆(遴選中)
堉璘人才培育
堉璘社會公益
堉璘利他人才庫
第一屆 募款達人計畫
第二屆 募款達人計畫
第三屆 募款達人計畫
關於我們
吉祥物的故事
基金會大事記
20/08/13 【新聞稿】
創新教育師資培育計畫:改變 從現在開始
創新教育師資培育計畫:改變 從現在開始
第一屆創新教育師資培育計畫(以下簡稱創新師培計畫)自2019年9月開始,迄今已邁入第三學期。計畫為期15個月,共計四個學期,期許參與計畫的30多名種子教師能將所學應用於課堂、設計出以學生為中心的課程,進而培養孩子成為「未來所需的人才」。
改變,從課堂開始
踏入教室的剎那,映入眼簾的是30幾張認真而專注的臉龐。明明是難得的休假日,依舊有一群對教育充滿熱忱的人們正持續自我精進——這樣的景象已在過去一年間,每隔週的六、日成為創新師培計畫的日常。
種子教師來自不同領域,多數從事教育相關工作,除了任教於公立學校的教師外,更不乏投身於體制外實驗教育領域。因此,不同教育理念之間相互對話、碰撞,成為學習歷程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創新師培計畫從基礎的心理學、教育哲學課程開始,逐步培養種子教師建立屬於自己的教育圖像,進一步引導教師們突破以往的框架與想像,看見教育的創新樣貌。
對話與討論,是課堂上常見的景象
「因為想走出舒適圈,所以參加了創新師培計畫。」
走出舒適圈,看見不同的教育樣貌
2014年「實驗三法」的通過,使私人教育機構百花齊放,學生、家長有了更加多元的教育選擇,實驗教育的旋風同樣吹進了體制內學校,為公立學校轉型帶來新的可能性,2020年,台北市已有9所公辦公營實驗國中、國小。對於公立學校的教師而言,實驗教育不再遙不可及。「我覺得創新師培計畫是一個『改變』的機會。」回想起報名計畫的初衷,黎老師笑道。
任職於板橋高中的黎曉萱老師最初被課程中的「國際教育」吸引,在因緣際會下加入創新師培計畫。除了課程的學習,計畫中認識的夥伴讓黎老師對於教育有了新的認識「任教於公立學校,周遭同事對於了解實驗教育缺乏動機。」成為種子教師的一員後,授課老師、參與計畫的夥伴讓黎老師看見了很多不一樣的教育樣貌,並逐漸建立起對於實驗教育的認知與想像。
108課綱其實有很多實驗教育的色彩,特別在理念上,兩者都希望能培養學生帶著走的能力。黎老師回憶起自己在學校和同事共備的跨域選修課程,她相信自己在創新師培計畫的所見所聞,將成為未來發展課程的鷹架,幫助她在教學上帶領學生看得更廣、更遠。
因為不足,所以嘗試改變
從師範大學畢業後,踏上實驗教育的道路已經3到4年,鍾佳宏老師笑說自己教書第二年時才站上講台3分鐘就被前輩指出問題,讓他發現自己在教學上尚有許多不足。
他花了很多時間在備課、參加工作坊,但始終覺得自己還需要自我精進。「對整體教學的熟悉度不夠」是在教學生涯中找到的重要課題,未來也計畫將創新師培計畫中產出的教案帶進教室,實際運用在教學現場。他從未停止改變的腳步,因為知道一個老師在帶給學生需要的知識、理念之前,必然要先清楚「自己需要什麼」。
「教學上的不足,讓我期待改變。」
「我以前沒想過原來老師是『看得到未來』的人」
未來教師的圖像:不斷改變與成長
「想培養未來人才,先培養未來老師」是創新師培計畫的宣傳語,也是計畫的信念與初衷,期待培育出具有深度、廣度、厚度及溫度四項特質的教學者,也期待透過一系列的課程,引導種子教師描繪出未來教師的圖像。
作為台北市第一所公辦實驗國中,芳和實中的轉型與發展備受矚目,如何從零開始規劃、設計課程,對於校內每位教師而言都是相當大的考驗。
「老師要『看得到未來』,才能帶領孩子前往未來吧。」來自芳和實中的徐采邑、何欣憓、許雅柔老師,三位皆對於「未來教師」下了這樣的定義。
她們曾經以為教學就是教跟學、就是知識的傳遞,然而,隨著學校的轉型、教育現場的變化,她們發現有些改變確實影響到了未來,一位教學者能做的其實可以很多。
談到創新師培計畫主持人─藍偉瑩老師時,三位老師的語氣中充滿了憧憬與敬佩,她們在藍老師的課堂中、在她的身上看見了改變的信念。
「因為相信,所以能看到未來。」從現在開始,她們希望自己能成為這樣的教師。
新的想法、新的討論無時不在課堂上發生
創新,創造新的改變
一步一步,新的改變正在發生。
「未來教師應該教學相長,與學生共同學習。」黎老師不想安居於舒適圈中,她認為只有改變,才能走得更遠。
「未來教師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要做什麼』。」鍾老師始終懷抱著信念,抬頭挺胸迎接更好的自己。
「未來教師應該持續不斷地學習、思考,並做出改變。」芳和實中會持續改變、成長,而三位老師亦是如此。
這些種子教師們,今日也朝著下一個學期、下一個改變前進。
實習編輯:李翎瑄
Google Sites
Report abuse
Page details
Page updated
Google Sites
Report ab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