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出国留学的年轻一代不愿回国? 


5/21/2023 教育新闻 By Sarah 

以清华大学为例,一项研究指出了从清华大学毕业的毕业生中有80%的学生都不想回国。中国科 学家施一公更是说道,这不仅仅出现在清华大学,在其他大学也遇到了这样的状况。出国留学后 却不想回国?施一公指出中国学生的通病:居安思危薄弱,奋斗意思浅薄 

声明:此新闻所有图片来源于网络 

纵观现如今出国留学的中国学生,一部分人出国留学的原因可能是为自己的未来播下一颗种子, 为自己的前途预先铺好道路,另一部分人则是希望出国留学能够深造自己,好让自己以后能回国 发展,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贡献。 

以施一公为例,他于1989年获得清华大学学士学位,然后出国留学,1995年获得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分子生物物理博士学位。自此以后,尽管施一公曾被美国大 学挽留,他也在美国学到了先进的思想与科技知识,但他却毅然决然地在2008年全职回到清华大 学工作。



图为施一公 

在旁人眼里,相比中国,美国的科技发展、环境可能都更适合施一公,所以在当时的情况下,施一 公完全可以留在美国发展。可施一公却直言道,回国是为了改变其母校,改变清华大学的学生。 

然而,现今像施一公这样的回国人才少之又少,在国外落地生根的中国留学生却数不胜数,这真 的是源自他们不爱国,从而与他们的初心背道而驰吗? 

早在十多年前,中国社科院就表示,中国流失的顶尖人才数量在世界居于首位。 

《纽约时报》一篇《美国AI的秘密武器》长文中,透露出美国最新的人才调查报告,这篇报告有理有 据地表明了一个事实:让美国前沿科技走向强大的秘密武器是——中国人才!

施一公作为过来人,他解释了目前中国留学生不愿回国发展的其中一个原因:居安思危薄弱,奋 斗意思浅薄。 

施一公表示,现在的中国留学生都有一大特点,即“容易安于现状”。他们都在国外生活了许多年, 已经习惯了国外的生活。而且处于发展中阶段的他们,又怎能抛下手中安稳的生活与工作,重新 回国发展呢?对于他们而言,留在国外或许不是最好的发展渠道,但回国发展就相当于一个未知 数,需要不断地前进才能摸索到方向。 

另一方面,对于中国留学生而言,国外的条件和待遇或许也是吸引他们留在国外发展的一部分。 

一位到美国留学的数学天才就曾表示自己有过回国的打算,但渐渐地越发想要留在美国。她表示 ,美国的房价普遍比国内低,收入还比国内高几倍。在工作时间上,他们每天只需要工作6个小时 ,每周工作5天,也就是一周30个小时的班,与国内的“996”比起来简直是世外桃源一样的享受。 

所以,与其说出国留学的中国学生摒弃了“振兴中华”的念想,倒不如说是他们需要审时度势。



事实上,国外确实在某些领域更具有吸引力,更能吸引留学生,尤其对于从事科研的人而言,一些 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其科技水平不仅先进,环境和待遇更是许多国家都无法相比的。 

这或 许就是中国留学生迟迟不肯回国的主要原因。

在马斯洛(Abraham Maslow)的需求理论中,生理需求被视为最基本和迫切的需求,对于大多数 人来说,直接跳过基本生理需求而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是不现实的。因此,想要留住人才,学 会珍惜、懂得培养、提供良好环境和待遇,这些都是缺一不可的。 




相关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