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很多學生或家長都會詢問建議機種,所以寫一篇來讓想購買電子鼓的人做參考。
目前台灣主要潮流品牌有日系的Roland、Yamaha,近年還有新起的美系Alesis也開始在台灣展露頭角,市場上電子鼓廠牌眾多,上述以外的品牌網路上很多資訊就不列舉,各家廠商大部分開發方向皆以聲音的真實度、細緻度、打擊手感爲主軸,相對的價格會所不同,品質也有所不一,所以整篇文章我會分價格、使用上、個人看法這三大重點來說:
價格上:
以現階段所有品牌的價格大約是落在1w~25w左右,而Roland與Yamaha因為在電子樂器上開發已經有多年,技術與品質領先很多基本上是先驅,所以這兩家製造的產品價格相對的本來就高。
各廠價差大部分是以下這樣排列:
R>Y≧A>以外品牌(各廠牌還有等級與功能差別之價差)
真鼓上有三處打擊位置在電子鼓上會因等級不同而影響這功能的存在
有些電子鼓的大鼓打擊板面是很小,或者是直接以一塊板子不靠踏板驅動,皆是無法使用雙踏的。
小感應器
一體成型
有些低階的機型可能不會把此功能獨立出來,而是藉由改變打板音色的方式來發出這音效,高階的機型基本上都會有框的獨立開關功能,不用再去做切換就能如傳統鼓的使用方式一樣。
有鼓框感應器的打版
跟鼓框一樣有沒有獨立出此功能會影響到是不是能跟真鼓一樣的使用方式。
沒有鈸杯感應器
有鈸杯感應器
個人對這些品牌的看法所做比較,內容僅供參考,每個人的喜好與感覺不同,最終還是以消費者感受為主。
聲音真實度:
R>Y>A、以外品牌 (各品牌還會有等級之音質差)
Roland在聲音上投入很了多研究,所以中高階款的真實度本來不在話下,但近來發現Yamaha聲音技術似乎有開始在追上,可以在youtube上找型號來聽聽,看自己喜歡什麼樣的音色。
打擊手感:
打擊板目前材質有網狀鼓面、橡膠鼓面、矽膠鼓面之分,各廠牌基本上都往真鼓的手感研發,所以手感各有所好見仁見智,這得要到現場有展示的店家才能了解,不然只能自己憑空想像材質的觸感了。
網狀鼓面
橡膠版面
矽膠版面
耐用度、維修與更換方便度、廠牌能見度:
R≧Y>A>以外品牌
這三項我認為是一體的問題,因各家開發方式有所不一,用料好壞與耐用、產品設計、品管等,皆會影響到產品的品質,電子鼓畢竟是用來打的產品,損壞率一定會高於其他電子樂器,如果你選的機型價格低就得考慮到壽命問題。最後廠牌在市場上的能見度你也應該列入考慮的範圍,因為這會影響到後勤零件汰換跟維修上容不容易,以上這些都是購買前可先注意的細節。
選擇上可以現在和未來做為方向,想想現在自己的能力、財力、以及功用為何、未來是否還會繼續使用、未來還是會不會以電子鼓作為主要器材使用。
像我自己本身的使用狀況與能力,還是以真鼓為主電子鼓為輔,所以消費者可以自己抓一個平衡點。
另提一點是,之前有幾位家長問我說現在市面上有販售手捲鼓或什麼空氣鼓棒之類的產品是否可代替,我的看法是基本上這類型的產品都只是個玩具而已,但也不至於完全無用,至少對於節奏感的培養還是有一些幫助的,就看怎麼使用。
買電子鼓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減少真鼓對鄰居的噪音干擾外,也可以省下許多隔音的工程費用,一般店家也會如此告知消費者來建議購買電子鼓,但購買了電子鼓後可能打沒幾天就還是被鄰居抗議的人真的不在少數,因爲很少會有店家主動告知電子鼓打擊板本身的噪音跟踏板的震動還是有可能會干擾到鄰居的。
所以在這裡想提醒想購買的新手,不是買了電子鼓就完全不會對別人有干擾,購買前請先做好評估,並對自家環境去做降噪減震的調整,在台灣都市的居住空間有限,人口密度高,還是敦親睦鄰會比較好,鄰居被你吵到後通常都會對噪音很敏感。
另外提醒一點是吸音、隔音、隔震皆是不一樣的專業工程,許多人不了解看了廣告後以為去買了吸音棉或巧拼就可以解決吸音隔震的問題,那其實效用是不大的,詳細原因可搜尋上述各類工程的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