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豐原人
木胎體 |漆器工藝保存者
說起台灣漆器工藝發展,位於台灣中部的豐原在日治時代因為林業鐵路的發達,進而帶動木材加工、漆藝代工盛行,
也奠定了漆藝的工藝基礎。
這期間台灣漆器外銷產值,九成以上來自豐原,並創造在地生產漆器碗、盤、杯、筷等生活器具的興盛年代,
享有「台灣漆器產業故鄉」的雅號。
而投身漆器工藝超過40年的劉清林老師,從木工廠製材學徒到漆器木胎成型職人,再到木胎「漆器工藝保存者」;
從站在市場拼經濟的頭家,再到沈浸創作的工藝師,歷經台灣漆器60~80年代製造最繁榮、蓬勃發展,也見證漆器產業
逐漸的沒落。
從學徒到創業 |堅持的職人魂
劉清林藝師,師承國家藝師陳火慶老師、薪傳獎得主王清霜老師。
最早是在美商「米爾帕赫羅工廠」當學徒製作木製沙拉碗,之後開始接觸漆器的製作工藝。
離開這家公司後,於民國 65年創設漢三木業,從事製作漆器外銷,一輩子在漆藝界中奮鬥、打拼,熱愛天然漆作品,並跨足至漆器創作領域,也將一身所學分享與傳承給熱愛漆藝的年輕人,他的名字不只代表著一項傳統工藝文化的保存,也是一個時代的產業發展縮影。
簡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