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宗族的發展史,不僅僅是記錄一個宗族在地方上的興與衰,更是與地方開墾相互鑲嵌的重要史料。臺灣文化中宗族、宗親所產生的社會連結網絡,不只是將一群有著共同姓氏的人連結在一起,宗親族的居住的群聚與固著的特性呈現出跟地方發展密切的關係。土地承載著生活在這裡居民的共同記憶,而姓氏則是一個家族的徽章,加上宗親族群居的特性,因此生活在同塊土地的人們因而產生共同記憶。
對於自己家族的好奇源自於那每每提及自己姓氏時,關於家族的「鄭」究竟是來自哪裡的?是否引發你我的好奇。進一步地想想,台灣的鄭氏跟大陸的鄭氏家族是否有著密切的關係,同樣的台灣北部的鄭氏和台灣北部的鄭氏家族關係又如何?每個地方的「鄭」是否一樣?過去一、兩百年來,我們彼此之間是否有血緣關係或是其他深刻的合作關係?如果沒有血緣關係,家族如果不一樣,那這不一樣的根基是來自哪裡?是源於不同的開台祖?是因為居住地的不同?還是族群身分的不同?此外,鄭氏家族成員,除了落居本地之外,是否還遷移到了台灣或海外其他地方?而在其中,關於宗祠與老屋,對於家族的意義為何?
要解開及探討上述許許多多的疑點,就需要從宗族的發展演化過程配合族譜的記載,即可逐步解開各項謎底了,這也是WCGRA成立的目的之一。
------JYS 2022/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