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美學藝術創生計畫-佔領淡水河

涂維政老師的「創作實踐」、「展演實踐」、「造形基礎」到「公共性藝術」課程,以「行動教室」作為教學內容,以「行動」作為教學的方法,讓藝術課程走出校園,企圖使藝術創作與社會產生積極的互動,或建立多層次的關係,讓大學美術教育具備參與社會與責任的培養。讓學生瞭解藝術創作如何與當地歷史、文化、生態或空間,產生對話的可能,透過探查、訪談、閱讀、工作坊、講座座談等相關活動,重新與「淡水」建立一種具有身體感的關係,才開始進行創作或行動。課程融入書寫、創作與規劃展覽的基本認知,並與當地企業、商家、藝術村合作,以藝術活動介入社區,提供自己藝術創作所學所長,實質與社會產生關係,也藉此思考藝文流域、文化特質與創作脈絡。此計畫將長期與課程和系列展演、工作坊、講座與田野研究相互配搭,一來延續淡水河岸相關企業、學校、鄰里建立友善的合作關係,使學生積極與外界產生對話的連結,二來讓學生於非學院內的替代空間,在非白盒子框架下實驗發展作品的思考,希冀進而能共構出藝術、人類與生態的人文流域。

【以行動實踐藝術教育】

推動學生走出校園,從日常生活實踐人文美學。從教學場域跨入社會系統,除了身體的轉換外,跨場域的思考與創作,提供學生展演機會啟動更多面向的經驗與創作思維。


串流機構的合作契機】

透過與竹圍工作室、台藝大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中研院線上策展等不同機構合作,將來自不同領域所關注的議題,透過討論、合作等關係,啟動更多可能性,針對淡水河流域之藝術系譜實能更有效的增加深度與廣度。


【拓展北藝與流域連結】

北藝大的藝術能量備受肯定,透過「流域美學藝術創生行動」產生更多與流域的連結,承接三十多年來北藝大豐碩的經驗,沿著淡水河逆流而上逐步拓展進入城市、社區、生活、個人,讓我們與民眾從藝術行動開啟淡水河的每一天。


2020年度計畫】

以「陸」、「海」、「空」三種模式,利用藝術行動進攻淡水河流域。在竹圍工作室建立「戰略指揮中心」,指揮13組藝術團隊擾動與串連整的淡水河流域社區。


佔領淡水河:13組藝術作品

尤昱翔

監視#淡水河

阮柏遠

戰爭遊戲與數位觀測-世紀帝國中的台灣位置

徐嫃婷

Snake繁衍佔領計畫

廖欣穎

Plan To Do Noting 走路去淡水

盧柔君

與淡水河一起畫畫

陳麗玉

淡水最美的風景

高登輝

在島上的人

協力車

協力影像車行動電影院

林祐聖

我的移動菜園:休耕綠肥計劃

呂玫穎

非侵入性記憶篩檢系統

蔡士翔

目光,校準

張舫涵

漁獲行動

梁家誠

《纏繞計畫》

相關活動

佔領淡水河定期會議

2020/03/21

訪問竹圍工作室創辦人蕭麗虹老師

2020/04/19

戰略中心現地勘查

2020/04/19

佔領淡水河-第一波戰略形勢估量行動

2020/04/26

藝術家姚瑞中個展參訪

2020/05/18

戰略中心規劃

2020/08/23

戰略立體地圖製作

2020/08/26

「精神動員」

2020/09/13

「精神動員」

2020/09/13

「戰略宣示」

2020/09/13

「戰略宣示」

2020/09/13

戰略中心

2020/10/10

戰略中心

2020/10/10

戰略中心

2020/10/10

戰略中心

20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