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國際亞洲研究中心-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跨域人文學方法論工作坊─「Indigo 的傳統與路徑:跨域人文學課程 發展工作坊」

藍,是最古老,也最貼近生命原初的顏色。在世界各地,藍染被作為初生嬰兒的包巾、 被用來染製喪禮的衣裙、或者成為被殖民者反抗的顏色。從十七世紀開始,荷蘭人就把製 藍的企圖帶進臺灣,數百年後經由斷裂之後的重振,成為土地與文化復甦的期待。本校曾 於 106 學年度開設「藍染越界」通識課程,分由 Making、臺灣藍、世界藍、藍染與當代社 會等四個階段,結合講座、議題討論、染織示範工作坊與田野調查,引介世界各地藍染的 藝術與文化表現、人文與社會脈絡,進而反思當代全球社會中藍染「making」所映照的人 本議題,以及臺灣與「我」在其中的位置。

本校文化資源學院以工作坊的形式討論對話和實作交流,以台灣 Indigo 的知識-實踐 出發,以此觸動其他亞洲和非洲國家的脈絡中對 Indigo 之意義與實踐的批判性反思,並進 一步建立一個教學大綱(包括通用詞彙和學習模組),挹注於人文學跨學科課程的建立以 研商開發高等教育人文學科教材和課程之亞非合作計畫

卓也小屋參訪,卓子絡(右一)介紹製靛過程

天然色素萃取工作坊(實作過程)

天然色素萃取工作坊(黃華真老師解說)

圓桌論壇(小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