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威爾‧蕭是法國號演奏家、作曲家、編曲家與教育家,他的創作深受爵士與舞曲風格影響,特別以一系列為法國號重奏而作的小品廣為人知,包括 Fripperies、Bipperies、Tripperies 與 Quipperies 等。這些作品原本是為學生量身打造的練習曲,卻因為融入了輕鬆、俏皮的爵士元素,逐漸成為各地法國號社群喜愛的演出曲目。
Frippery No.17 延續系列一貫的幽默與律動感,篇幅雖短,卻以鮮明的節奏、活潑的音型與富趣味的聲部互動,展現法國號四重奏靈巧又多變的音色。蕭希望透過這些小品讓演奏者在技術之外,也能體驗音樂「輕快、有趣、輕鬆」的本質,而 Frippery 一詞正呼應這份自在與遊戲感。這首作品就像一段機智的音樂對話,短小卻充滿個性,為整場演出增添俏皮的色彩。
美國作曲家呂德(Alfred Reed, 1921–2005)是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的管樂作曲家之一,他的作品題材廣泛,深受世界各地樂團喜愛。《法國組曲》是他專為法國號四重奏創作的原創作品,全曲以四個樂章描繪巴洛克時期法國古典舞曲與宮廷音樂的風貌,並結合現代音樂語法,展現獨特的優雅與戲劇性。
第四樂章〈狩獵號角〉以法國號特有的銅管音色為核心,模擬古時貴族打獵時號角的呼應與奔放。樂曲充滿明快的節奏、鮮明的動機以及層層交織的呼喊效果,彷彿將聽眾帶入一場盛大的狩獵場景。與前三樂章的莊嚴、抒情與典雅形成對比,這個樂章以熱烈、奔放的姿態為全曲劃下壯麗的句點。即使單獨演出,〈狩獵號角〉依舊能展現法國號的華麗與力量,帶來強烈的音樂張力與戲劇感。
義大利作曲家莫利克奈(Ennio Morricone, 1928–2020)是電影配樂史上的傳奇人物,一生創作超過五百部電影與電視作品音樂,涵蓋西部片、愛情片到史詩鉅作,皆以極具詩意與深度的旋律打動人心。其中,1988 年由朱塞佩‧托納多雷(Giuseppe Tornatore)執導的電影《新天堂樂園》(Nuovo Cinema Paradiso)可謂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這部電影以義大利小鎮電影院為背景,描繪少年托托與放映師之間的情誼,並藉由光影交錯訴說人生、成長與愛情的故事。莫利克奈為此片譜寫的音樂,結合了細膩的旋律線條與溫柔而深情的和聲,營造出懷舊又感人的氛圍。主題旋律既帶有童年的純真與夢想,也蘊含對逝去時光的追憶與感傷。
〈新天堂樂園〉的音樂不僅成為電影靈魂,更早已超越影像本身,成為世人心目中永恆的經典旋律。當旋律響起,彷彿一幕幕關於夢想、愛與記憶的畫面再次浮現,勾起屬於每個人心中的「天堂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