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7日(六)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館校區國際會議廳三樓

子題1:濕地與氣候變遷:

      環境變遷下之濕地生態水文、水利、供水、防災、減災、與濕地因應氣候變遷減緩及調適之角色與功能。

子題2:國際濕地展望:

      各類濕地生態系科研與保育之國際趨勢、國際經驗之對接串連。 

子題3濕地科學評估與經營管理:

      濕地基礎研究調查及應用、人為活動對濕地之影響、濕地水文與生物利用、明智利用與永續管理規劃

子題4:濕地生物多樣性:

      濕地生態系結構與功能、物種調查、濕地系統分析與模擬。 

子題5:濕地生態系統服務與以自然為本之解方(NbS)

    生態系統服務評估、以自然為本解決方案之考量與評估。

子題6:濕地社經與文化

      在地社群權益與培力、公私合作,促進產業發展;濕地文化、濕地里山、里川、里海、倫理與美學之價值。

子題7:濕地傳播與教育

      濕地環境教育傳播和發展,包含但不限本土濕地學教科書及英文版專業書籍、針對各級學校及不同對象編撰濕地學科普或專業書籍與教材等。

子題8::濕地與國家政策

⮚     利用先進技術對濕地議題提供決策支援,並提供新的國家型解決方案

研討會重要日期:

研討會報名開始 :113年035日()

論文及學術壁報投稿截止 :113年03月20日(三)

論文審查結果通知:113年03月25日(一)

研討會報名截止:即日起至113年04月10日(三)

第十五屆台灣濕地生態系研討會113年04月27日()

會議計畫

           濕地為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態系之一,雖然全球濕地的總面積僅占地表的5~8 %,但濕地所蘊涵生物多樣性、淨化水質、調適氣候、環境教育、休閒遊憩等生態功能及價值,卻遠遠超越其所分布的面積。臺灣擁有豐富的濕地資源,由山區到海岸分布著湖泊、埤塘、農田、魚塭、紅樹林、潮灘等多樣化濕地類型。以往臺灣濕地受到野生動物保育法、森林法及國家公園法等相關法令保護,而在2015年2月2日《濕地保育法》正式施行後,目前台灣有58處國家重要濕地(2處國際級、40處國家級、16處地方級)、4處暫定地方級重要濕地,截至2020年重要濕地保育利用計畫核定總面積為28,771公頃。濕地保育可呼應「國際濕地公約(Ramsar Convention)」以及「里山倡議(Satoyama Initiative)」的精神,以保育與明智利用兼容並進為原則,達到「人類社會與自然和諧共存」之目標

社團法人台灣濕地學會自2009年成立後,即積極推動國內外濕地教育、研究、調查、交流、規劃、設計及評估,成效卓著。在濕地國際合作平臺上,學會除每年組成參訪團參與國際研討會進行交流外,也與國際濕地科學家學會(Society of Wetland Scientists)、濕地國際(Wetland International)中國辦事處、中國濕地保護協會、廣東省濕地保護協會、泉州市濕地學會等學術、民間團體簽署合作備忘錄,並協助外交部參與拉姆薩會議科學技術審查委員會(The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Review Panel, Ramsar Convention),以觀察員(Observer)身分代表我國參加年度會議;在學術與教育推廣上,除定期出版「濕地學刊」外,每年5月的濕地大會已成為濕地夥伴們共同參與重要盛事。自2010年第一屆台灣濕地生態系研討會至今每年不間斷,已舉辦十二屆研討會,於2016年更擴大層面邀請國家公園與兩岸人工濕地專家辦理國家公園濕地研究及人工濕地研究成果聯合研討會,與會人士擴及海內外華人及國際科學家,已達400多人,具體提昇國內外濕地研究與管理之相互交流;2017年「第八屆台灣濕地生態系研討會暨國家公園濕地研究成果發表會」,研討內容擴大為「山海一線;談濕地的多樣性」,以呼應國際在多樣化的濕地與多樣性的服務功能評估、濕地在氣候變遷威脅下的調適方案、人工濕地的創建、復育與生態服務價值等重要研究主題。接續,政府多部會共同協力,促成了 2016 國際濕地大會,2016年持續以「共生方舟、看見濕地新價值」為主題,於臺北舉辦國際性濕地研討會,除了延續重點工作的推動,更積極落實跨部會、中央與地方、公私部門等合作,以因應全球氣候變遷與極端氣候的問題;2018再以濕地方舟護里山為主題,舉辦國際研討會,以濕地保育法及國家濕地保育綱領之精神進行跨領域交流,以流域生態治理區模式、國土綠色保育網絡之理念,建構濕地生態系統共同討論當次主題。2021年「明日濕地,我們共同的希望」線上國際研討會,再次成功的探討後疫情時代氣候變遷調適與國土保育下濕地明智利用作為,深化濕地價值與行動。在這一連串產官學界的共同努力下,歷次研討會已累積並獲豐碩成果。

接續在聯合國倡議永續發展目標下,本次研討會新增討論水質淨化人工溼地的未來發展。行政院環保署初期規劃設置水質淨化人工濕地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作為汙水接管率提升前所保護河川的汙水處理系統設施,具臨時緩衝功能之概念。人工濕地的技術是引自國外歐美日本等先進國家,落實在台灣的環境後具備實驗性及示範性之意義,時至今日,這些人工濕地對環境同時創造發揮了生態增益、環境美化、滯洪保護等多方價值功能。本次研討會以探討在臺灣營運近20年的水質淨化人工濕地,舉凡大漢溪、頭前溪、高屏溪濕地的回顧與展望。2021年10月止,全國整體污水處理率已達66.29%,逐漸改善公眾的生活品質,這些人工溼地所接收的生活廢水即將不在補充入濕地,在水質淨化的機能上逐漸退役,然而這些溼地的未來將何去何從,是需要立即探討的議題。因此2024年在社團法人台灣濕地學會持續的努力下,將於2024年4月27日(六)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館校區辦理以「濕地與人類福址 暨 濕地與全球變遷 減緩調適」為主軸,討論:一、濕地與氣候變遷;二、國際濕地展望;三、濕地科學評估與經營管理;四、濕地生物多樣性;五、濕地生態系服務與以自然為本之解方;六、濕地社與文化;七、濕地傳與教育;八、濕地與國家政策等八項主題,整合濕地規劃者、研究者、管理者、治理、教育、社區工作者、志工與非政府組織人士的共識,統合自然濕地和人工濕地的環境與社會價值,達成濕地保育、復育、教育工作全方位的發展,企盼海內外華人社會共襄盛舉,蒞臨指導。

主辦單位

社團法人台灣濕地學會

Taiwan Wetland Society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網站Facebook粉絲專頁


協辦單位

海洋委員會


內政部營建署


經濟部水利署


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


網站      

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

內政部國土管理署

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

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

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永續管理與環境教育研究所

中央研究院永續科學中心

國立成功大學防災國際交流與教育訓練中心

國立成功大學防災研究中心

贊助廠商

愛魚生態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