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屆台灣濕地生態系研討會

The 11th Symposium on Taiwan Wetland Ecosystem

【濕地方舟,生態多樣性】

2020.9.12

@ 中國文化大學大夏館國際會議廳,台北


【1】 濕地維護與物種保育:

濕地生態系結構與功能、物種調查、濕地系統分析與模擬。

【2】 濕地永續利用:

保存維護、明智利用與永續管理規劃與研究操作。

【3】濕地生態水文及防減災:

河川濱溪濕地、河口感潮濕地、河川洪峰削減及污染緩解、濕地水文基礎研究調查及應用、人為活動對濕地水文之影響、濕地水文與生物利用。

【4】藍碳的量化與保育:

沿海濕地生態系如紅樹林、海草床與鹽沼的碳吸存、生物多樣性與生態功能的保育。

【5】 經營夥伴關係和有效參與:

在地社群權益與培力,促成公私合作,參與公共事務並聯繫與交流。

【6】 生態多樣性價值:

文化、倫理與美學、科學與教育、經濟、生態四大面向之價值。

【7】生態多樣性創新解決方案和技術:

利用先進智能技術對生物多樣性的保護提供支持,並提供新的解決方案。

【8】濕地學教學與教材發展:

發展本土濕地學教科書及英文版專業書籍,針對各級學校及不同對象編撰濕地學科普或專業書籍。

第十一屆台灣濕地生態系研討會注意事項:

1. 本次研討會配合防疫需求,請配合實聯制並量測額溫,如有發燒或呼吸道症狀者請在家休息。與會者請務必自備口罩,會議期間請全程配戴口罩,會場皆配置酒精噴霧

2. 現場報到依與會者身份分報到:

報到桌1:大會專題演講者、主持人、論文宣讀、合辦單位(含政府單位團體會員)

報到桌2:台灣濕地學會個人會員、學生會員、非政府單位之團體會員

報到桌3-台灣濕地學會:一般參加者、現場報名、繳費者

3. 為統計參加人數,研討會當日(9/12)需要辦理報到,以利統計人數訂購當日中餐及茶點。

4. 與會者請於9/12下午13:15(會員大會結束)後,至「報到桌」領取會費收據(會員開立收據)或研討會費用發票(一般參加者開立發票)。

5. 會議期間請全程配戴識別證,以利維護您的權益。未配戴識別證者,工作人員有拒絕入場及提供餐盒之權力。

6. 專題演講、論文宣讀及學生5分鐘快講競賽發表者,請於報到處檔案桌繳交簡報檔。上午報告者請於當日報到時繳交,下午報告者最晚請於當日中午用餐時間繳交。發表時一律使用大會提供之電腦播放簡報,請使用Microsoft Powerpoint檔案格式,或轉成PDF檔案格式。

7. 專題演講每場次15分鐘,其中12分鐘發表、3分鐘為問答時間,10分鐘時按鈴提醒。學生5分鐘快講競賽每場次5分鐘,4分鐘時按鈴提醒,時間到即須結束下台。

8. 壁報論文發表者請自行輸出海報,報到時一併攜至會場走廊,依據海報板上標示之編號張貼。海報輸出大小為90cm(寬)*120cm(高),發表時間為9/12下午12:00至13:15,發表者請於該時段在現場與其他與會者交流。海報如需保留,請在下午場茶敘結束前自行移除攜回,切勿留在會場,否則大會將一律回收處理。

9. 為響應環保,敬請與會者自行攜帶環保餐具及水壺/水杯,本次研討會不提供免洗餐具。

10. 需公務人員時數或環境教育時數登錄者,請至「報到桌-台灣濕地學會」登記,報到時請另行簽到,結束下午茶敘時間請記得簽退。


研討會重要日期:

論文及學術壁報投稿截止 :即日起至2020年7月24日(五)

論文審查結果通知:2020年7月31日(五)

研討會報名截止:即日起至2020年8月25日(二)

2020第十一屆台灣濕地生態系研討會:2020年9月12日

會議計畫

濕地為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態系之一,雖然全球濕地的總面積僅占地表的 5~8 %,但濕地所蘊涵生物多樣性、淨化水質、調適氣候、環境教育、休閒遊憩等生態功能及價值,卻遠遠超越其所分布的面積。臺灣擁有豐富的濕地資源,由山區到海岸分布著湖泊、埤塘、農田、魚塭、紅樹林、潮灘等多樣化濕地類型。以往臺灣濕地受到野生動物保育法、森林法及國家公園法等相關法令保護,而在 2015 年 2 月 2 日《濕地保育法》正式施行後,目前台灣有 42 處國家重要濕地、41 處暫定地方級重要濕地,共 83 處國家重要濕地,受保護濕地包括自然與人工濕地面積達到 47,627 公頃。濕地保育可呼應「國際濕地公約(Ramsar Convention)」以及「里山倡議(Satoyama Initiative)」的精神,以保育與明智利用兼容並進為原則,達到「人類社會與自然和諧共存」之目標。

社團法人台灣濕地學會自 2009 年成立後,即積極推動國內外濕地教育、研究、調查、交流、規劃、設計及評估,成效卓著。在濕地國際合作平臺上,學會除每年組成參訪團參與國際研討會進行交流外,也與國際濕地科學家學會(Society of Wetland Scientists)、濕地國際(Wetland International)中國辦事處、中國濕地保護協會、廣東省濕地保護協會、泉州市濕地學會等學術、民間團體簽署合作備忘錄,並協助外交部參與拉姆薩會議科學技術審查委員會(The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Review Panel, Ramsar Convention),以觀察員(Observer)身分代表我國參加年度會議;在學術與教育推廣上,除定期出版「濕地學刊」外,每年 5 月的濕地大會已成為濕地夥伴們共同參與重要盛事。自 2010 年第一屆台灣濕地生態系研討會至今每年不間斷,已舉辦 8 屆研討會,於 2016 年更擴大層面邀請國家公園與兩岸人工濕地專家辦理國家公園濕地研究及人工濕地研究成果聯合研討會,與會人士擴及海內外華人及國際科學家,已達 400多人,具體提昇國內外濕地研究與管理之相互交流;2017 年「第八屆台灣濕地生態系研討會暨國家公園濕地研究成果發表會」,研討內容擴大為「山海一線;談濕地的多樣性」,以呼應國際在多樣化的濕地與多樣性的服務功能評估、濕地在氣候變遷威脅下的調適方案、人工濕地的創建、復育與生態服務價值等重要研究主題。

2020 年拉姆薩公約締約國家在 2 月 2 日慶祝世界濕地日,為提高全球人類對於濕地環境價值之認識,2020 年的主題是「生物多樣性」(Wetlands and Biodiversity),也是因應氣候變遷全球所努力推動的未來地球(Future Earth)科學計畫中主要工作項目自然資產(Natural Assets)的重要課題。2020 年在台灣濕地學會持續的努力下,將於 9 月 12 日(六)於中國文化大學辦理以「濕地方舟,生態多樣性」為主軸,討論濕地維護與物種保育、濕地永續利用、經營夥伴關係和有效參與、生態多樣性價值、生態多樣性創新解決方案和技術等五大主題,整合濕地研究者、管理者、治理、教育、社區工作者、志工與非政府組織人士的共識,統合自然濕地和人工濕地的環境與社會價值,達成濕地保育、復育、教育工作全方位的發展,企盼海內外華人社會共襄盛舉,蒞臨指導。

主辦單位

社團法人台灣濕地學會

Taiwan Wetland Society

合辦單位

中華民國景觀學會

國立中興大學環境保育暨防災科技研究中心

協辦單位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

內政部營建署

經濟部水利署

中央研究院永續科學中心

網站、Facebook粉絲專頁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網站、Facebook粉絲專頁

內政部營建署城鄉發展分署

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

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

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

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

國立中興大學全球變遷生物學研究中心

中國文化 大學景觀學系

贊助廠商

愛魚生態工程有限公司

網站、Facebook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