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臺北不臨海,但我們的海洋教育正延伸至每一個角落
雖然臺北不臨海,但我們的海洋教育正延伸至每一個角落
臺北十大好學|自主學
臺北市積極推動不臨海的海洋教育,透過臺北市戶外教育及海洋教育中心的努力,海洋教育已深入每個角落。
中心結合自然與在地文化,為學生提供探索環境、實踐學習的機會,同時培養教師的專業知能,支持學校發展相關課程。透過課程研發、教師培訓、行政輔導及資源共享等方式,促進學生對自然環境的認識與關懷,提升其跨領域學習與實踐能力,成為戶外及海洋教育的專業推廣基地。
113年5月8日,臺北市教育局與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簽署合作意向書,攜手推動海洋教育。
本次合作,海科館授權教育局共61部海洋教育影片,包含10部專為介紹海科館主題展館及各種體驗活動的系列影片,豐富學生的海洋科學知識,這些影片不僅適合課堂教學,亦非常適合家長陪伴孩子一同觀看,共享學習與探索的樂趣。
113年度北市有40所國中小化身鱟魚養殖保母,照顧活化石寶寶
學生們在學校老師的指導下,學習調配海水素、氨氮檢測、觀察紀錄卵的成長過程,清洗魚缸,進行一串科學觀察活動,有的學校把效益擴及全學年、全校的活動,架著攝影機日夜直播鱟魚的生長情形,成為全校關注的焦點!
雨農國小學生表示,看到鱟快孵化的卵會跳來跳去,好像在水裡跳水中芭蕾一樣,覺得鱟帶自己給很多知識,觀察鱟也很有成就感,還能近距離看到鱟,真是充實有趣。
古亭國小由音樂班代表參與鱟知鱟學計畫,在幾個月的照顧過程下,對鱟產生深厚的感情,一群經常吵吵鬧鬧的孩子,在午休時間,竟然主動要求同學安靜,不要吵到鱟寶寶,讓老師覺得他們真的長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