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翔111年1月9日
111年1月9日(星期日)14:00-17:00,高雄市立中正高工建築科舉辦「遊逍遙園學建築日文」,邀請臺灣最瞭解逍遙園的黃朝煌老師(日本新瀉大學博士)擔任解說,並邀請湯茗富老師擔任日語翻譯。有中正高工、高雄高工、高雄高商、三民家商約20多位師生參加。
逍遙園位於高雄市新興區六合一路,是日本西本願寺第22代門主大谷光瑞的熱帶農園。大谷光瑞妻子的妹妹是日本大正天皇的皇后,他擔任內閣顧問,參與台灣重要的經濟政策。
黃朝煌博士說:逍遙園擁有1萬2千坪的實驗農場,栽培從南洋地區帶來的植物品種,包括紅薯、水稻、橡膠、咖啡、芒果、香蕉和鳯梨等高經濟農作物,是大谷光瑞研究熱帶農業的試驗場。
逍遙園是一棟和洋折衷建築,一共有兩層樓,一樓為磚造結構,二樓為木造結構。逍遙園的建築本體承包商為高雄市森田工務所,木作則由京都二角工務店二角幸治郎承攬。
黃朝煌博士帶領我們從一樓的車寄開始介紹,車寄是木造門廳,外牆貼上綠色岩面磚,屋頂為綠色琉璃瓦,地面為嶄石子。車寄上面有西本願寺大谷家的「家紋」。另外在二樓小食堂,亦有一個「大谷光瑞所有地」的土地界碑(在英國領事館防空洞內發現)。車寄前面用壓榨甘蔗汁的齒輪狀石磨,製作了一座旗桿。
黃朝煌博士說:逍遙園使用的木料是將日本大谷光瑞父親的房子拆除後,運到臺灣組裝,逍遙園只花了7個月興建完成,造價4萬8千日元,1940年11月1日舉行開園儀式。
大谷光瑞瞭解臺灣白蟻對木造建築的傷害很大,建築結構不使用柳杉。目前臺灣1920年前的日式建築物,均已被白蟻吃光了,逍遙園於1940年完工,如今完整保留下來,真的不容易。
黃朝煌博士說,逍遙園是當時大港埔最高的一棟建築物,占地約有4甲,逍遙園除別邸外,另外還有3棟建築物,在信義國小有2棟建築物,做為學生宿所與農業倉庫,在南山人壽有1棟建築物,是秘書的住宅,但這3棟建築物,因為長期失修未能保存。
從正門樓梯進入二樓後,首先是應接室,此處是脫鞋、掛衣服、上廁所的地方,也是一個轉換空間,直行進入戶外露臺,右轉進入小食堂。應接室旁邊為控室(Waiting room),在此接待短暫停留的客人。
應接室以臺灣黃檜為建材,牆壁使用竹材與木片編織,牆厚度超過30公分,天花板使用竹材編織而成的網帶天井。
逍遙園正門面向西邊的高雄港,為將光線引入北面的應接室,應接室窗戶開口面積較大。逍遙園四週為甘庶園,視野空曠,可以目視高雄港與壽山,以Google Map測距,逍遙園距離高雄港直線距離約為2.8公里。
從應接室穿越小食堂後,進入廣間,這是大谷光瑞接待熟識賓客的地方,面積超過10坪,在此可與賓客一起用餐。廣間與小食堂之間沒有隔間,以不同的地板材料作為區隔,小食堂是磁磚地板,廣間則是木材地板。
廣間有精緻的室內裝修,天花板以木架構成,造型類似船的底部,表面採用青綠色灰漿,以打毛技法製造凹凸效果。但小食堂的天花板顏色較淺,廣間天花板顏色較深,黃朝煌博士說,逍遙園修復時,邀請日本京都二角工務店匠師示範,可能日本匠師不瞭解臺灣潮濕的氣候,所以塗料乾掉後,顏色較淺。
廣間的壁龕(Alcove),是略高於地板的空間,懸掛字畫或擺設花卉,壁龕上方「家紋」泥塑,是臺灣唯一留存下來的西本願寺大谷家紋,十分珍貴。廣間有逺從印度運來的2顆木頭,作為精神柱,表示新居落成祝賀之意。
大谷光瑞夫婦,帶領4位女秘書,還有30多位從日本各地挑選來的學生,在高雄學習外國語、禮儀及農作等教育與勞動課程。平時大谷光瑞常在小食堂親切的問候學生,每週騎單車出外郊遊,他的90歲門生回憶,大谷光瑞當時常帶領他們到高雄市堀江町遊玩。
從廣間繼續前行,進入書齋,此處是大谷光瑞的書房。戶外露臺有高低欄杆,可遠眺大谷農園景色,他在此處獲得靈感,寫下「倚欄待月升」詩句。
此處牆壁為「市松紋」,是江戶時代歌舞伎演員,登臺時穿著藏青與白色交錯的格紋褲。這種將不同顏色的方格,交錯排列的紋樣稱為市松紋。
書齋旁邊為製圖室,面積約3坪,有兩扇大面積窗戶,此處可遠眺大武山,一樓花園水池會出現大武山的倒影,製圖室是整棟逍遙園,視野最佳的地方。
大谷光瑞通曉國語,是一位中國通,仰慕中國文化,1912年國父孫中山先生獲聘大谷光瑞為中華民國國策顧問,他寫的書充滿漢學意味。
黃朝煌博士說,大谷光瑞在書齋花了40天時間,寫了一本書《臺灣島之現代》,描述當時臺灣的地理氣象、交通設施、礦產物業,這是幫助我們瞭解當時臺灣很重要的一本書。
前面介紹的是二樓的社交空間,接下來介紹大谷光瑞的起居空間,大谷光瑞的寢室約只有6坪大,只有一張書桌與一張床舖。中亞風格的床舖,床柱來自南洋的黑檀木,床底設置有大型收納櫃,寢室牆面採用竹編做為裝飾。
因為臺灣夏季常有颱風,故在窗戶外面增設防颱板,風雨較大時,木製窗扇可以關閉,防止雨水或強風灌入室內。逍遙園為當時大港埔平原上最高的建築物,常有雷雨,防颱板亦可隔絶雷聲。
旁邊為日式風格的座敷,面積約有5坪,地板為榻榻米,此處具有家庭起居室的功能,是大谷光瑞親人聚集的空間,也是4名女性秘書居住的地方。
高雄市夏日溫度較高,為了隔熱在牆壁中間塞入石棉。大谷光瑞的寢室隔間採用「雙面壁」,只要在中間點一盞燈,可以同時照明兩間房間。2010年1月26日,高雄市政府公告逍遙園二樓大谷光瑞的起居空間為歷史建築。
1941年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對日宣戰,日本積極備戰,新建設的房舍十分重視防空功能,逍遙園雖位於高雄市郊,卻緊鄰高雄陸軍病院,難免成為空襲目標。因此大谷光瑞以硓𥑮石建造可容納180人的大防空壕,以及可容納60人的家庭小防空壕。
逍遙園有許多傳說,傳聞大防空壕內有秘道可通往高雄港,亦傳聞逍遙園地下藏有許多黃金,甚至包括神風特攻隊的故事,後來證實這些傳聞都是無稽之談。
大防空壕旁邊為大食堂,現做為展示室,另外逍遙園的一樓,還有書生部屋、婦人室、湯殿,目前做為行政辦公室或倉庫使用,未開放遊客參觀,十分可惜。
逍遙園是大港埔最高的一棟建築,屋頂上面設置避雷針,黃朝煌博士說,因為這個機緣,讓他開始探索逍遙園的故事,瞭解大谷光瑞這位歷史人物,以及逍遙園建築空間與其特色,並完成碩士論文:「日治晚期高雄市大谷光瑞的逍遙園之源流與建築構成」。
今日我們研究逍遙園的歷史與建築型式,不是弘揚日本軍國主義,而是這是一棟有歷史、有故事、有文化的建築。黃朝煌博士說,大谷光瑞的想法是,若能將高雄港建設好,將可以取代香港,成為日本南進的一個重要基地。
1942年有一位日本記者來臺灣採訪,描述逍遙園「像似一位有錢的鄉下醫生,找了一位不專業的木工,蓋了一棟很奇怪的房子。」如今這棟充滿大谷光瑞風格的逍遙園,紀錄了那個年代的歷史,也留給我們許多故事。
但是,相信大谷光瑞自己沒有想到,逍遙園完工後,不久日本戰敗,他返回日本老家,1948年在九洲別府因癌症病逝,享壽72歲。黃朝煌博士說,目前大多數日本年輕人,不認識大谷光瑞,但最近兩年,因為高雄市逍遙園修復開園,使得日本年輕人,藉由逍遙園開始瞭解大谷光瑞。
最後令人關心的是,大谷光瑞帶領的30多位的門生,戰敗返回日本後的發展如何?當時這些孩子,因為家境不好,跟隨大谷光瑞從事農務耕作,並到高雄高商學習馬來文。戰敗回到日本後,因為沒有正式學歷,工作時需要有保人,而且戰後日本經濟大蕭條,起初的發展並不順利,但回頭思考,每個人的背後,都有不同的人生意義。
逍遙園使用了許多廢棄船材,做為建築結構,日本重視循環再生,通常一棟日式建築物大約30年就會拆徐更替,所以若在那個年代,逍遙園很難保存至今,如今擁有80年歷史的逍遙園已經重新修復完成,再現歷史風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