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赫茲晶片設計實驗室簡介
太赫茲晶片設計實驗室成立於2018年8月,位於工學大樓0709室,由林韋丞博士主持。實驗室專注於三大核心研究方向:「生物代謝體感測晶片與模組 X 人工智慧生成式晶片」、「超音波晶片系統設計應用於頸動脈血流偵測」,以及「太赫茲影像辨識晶片系統」。
依託於林口長庚紀念醫院作為全國最大的單一醫學中心,實驗室充分利用醫院豐富的臨床檢體資源,結合醫學院的生物技術專長,專注於開發具備商業化潛力的醫學相關晶片技術。
研究方向
1. 生物代謝體感測晶片與模組 X 人工智慧生成式晶片
此方向專注於開發低雜訊感測電路設計、矩陣式感測器設計,以及低功耗高精度類比轉數位轉換電路。實驗室積極研究人工智慧生成式晶片,將其應用於實驗室的生物代謝體識別感測晶片與模組,實現感測數據的自動學習與精準生成,進一步提升晶片效能與智能化應用。
2. 超音波晶片系統設計應用於頸動脈血流偵測
本研究聚焦於高電壓驅動電路的設計,以精確驅動壓電片產生穩定的音波能量。同時,針對音波回波的時間與流速計算,開發高速數位晶片以進行飛秒等級的時間解析。該研究亦與工業界緊密合作,將成果應用於工業用流量計產品的開發。
3. 太赫茲影像辨識晶片系統
研究重點包含多相位天線的Silicon設計、矩陣式天線系統開發、低雜訊切換電路、高頻低雜訊放大器、壓控振盪器,以及低干擾高線性混波器設計。此外,晶片散熱管理也是關鍵挑戰之一。由於太赫茲頻段高於200 GHz,設計過程中需考慮大量的前期驗證工作。本方向與醫院的臨床合作聚焦於重要疾病相關的代謝物等目標,為醫療影像辨識提供創新解決方案。
林韋丞博士與實驗室理念
林博士擁有16年豐富的產業經驗,曾任職於面板、晶片設計以及模組生產與製造管理等領域,並擁有超過60篇多國專利。他將以產業化和量產為導向的晶片設計理念引入實驗室,著重研究的實用性與產品化價值。透過產學合作的教學模式,實驗室學生得以提前培養產品導向的研究能力與職場態度,實現學術研究與晶片設計產業的無縫銜接,為未來職涯奠定堅實基礎。
實驗室核心技術:
類比電路設計(Analog)、數位電路設計(Digital)、混頻訊號電路設計(Mixed-Mode)、高電壓驅動(HV)與訊號感測電路設計、射頻電路設計(RF)、系統單晶片(VLSI)設計,ARM based 韌體演算法開發、軟體介面開發、FPGA-Based 數位電路設計(IP)。
產業應用領域:
代謝體感測晶片系統,生醫超音波感測系統、生醫領域之端點照護(Point-of-Care, POC)感測電路與系統、通訊前端晶片系統、產業客製化(ASIC)用途晶片設計之等領域。
辦公室 OFFICE (分機#3221)
地址: 333323 桃園市龜山區文化一路259號工學大樓, 6樓
郵箱: weiclin@mail.cgu.edu.tw
電話: 03-211-8800
傳真: 03-211-8026
統一編號: 02612701
實驗室 LAB (分機#5638)
地址: 33302 桃園市龜山區文化一路259號工學大樓 7樓 0709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