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系統思考與問題解決
B2.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
C3.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人權教育
資訊科技教育
多元文化教育
閱讀素養教育
公 Cb-Ⅳ-2 媒體與社群網路在公共意見形成的過程中,扮演什麼角色?閱聽人如何覺察其影響?
公 De-Ⅳ-2 科技發展對中學生參與公共事務有什麼影響?
公 Cb-Ⅴ-1 媒體與社群網路的所有權或產製過程,如何影響公共意見的形成?
公 Cb-Ⅴ-2 公共意見形成過程中,可能存在哪些媒體近用與媒體再現(可包括族群、性別、性傾向或身心障礙等群體之再現)的不平等?
公 De-Ⅴ-2 科技發展會衍生哪些倫理或法律問題?
D- Ⅳ- 4 藉文字線索,對客觀事實及主觀意見的分辨。
Ae- Ⅴ -5 教學廣播節目的內容。
Ae-Ⅴ-7 新聞報導
C-Ⅴ-4 國際議題(如全球暖化、人工智慧、氣候變遷等)。
C-Ⅴ-9 文化素養及社會上的多元文化觀點。
D-Ⅴ-4 多項訊息共通點或結論的分析及歸納。
D-Ⅴ-7 不同資訊的評估,及合理判斷或建議的提供。
社 3a-Ⅳ-1 發現不同時空脈絡中的人類生活問題,並進行探究。
社 3b-Ⅳ-1 適當選用多種管道蒐集與社會領域相關的資料。
公 3a-Ⅴ-1 界定當代社會生活的相關問題。
公 3b-Ⅴ-1 善用多種策略蒐集公民與社會生活相關資料。
9- Ⅳ -4 能依上下文所提供的文字線索( 如in my opinion、maybe)分辨客觀事實與主觀意見。
1-Ⅴ-12 能聽懂英語新聞報導(影片或廣播)的主要內容。
6-Ⅴ-3 能主動接觸課外的英語文多元素材,如小說、報章雜誌、廣播、電視、電影、歌曲、網路資訊、線上課程等。
6-Ⅴ-6 能主動從網路或其它管道搜尋英語文學習相關資源,並與老師及同學分享。
6-Ⅴ-7 能積極以英語文為工具,探索新知並關注國際議題。
7-Ⅴ-3 能思考及釐清課文內容及找尋相關資料,強化學習成效。
認知目標
能了解數位時代下,影像作為資訊載體如何從單純記錄到被AI、演算法及人為技術操弄,進而影響甚至扭曲我們對事實的理解。
能理解假訊息的歷史淵源及其在當代社群媒體環境中的快速傳播機制與演進。
能辨識不同類型的假訊息,包括Deepfakes影片、AI生成內容和扭曲的敘事並能指出其可能造成的具體危害。
能分析假訊息如何透過社群媒體的特性傳播,並形成對個人、特定群體中媒體的刻板印象或污名化的假新聞,乃至整個社會造成負面影響。
能理解社群媒體平台在資訊傳播中的角色及其面對假訊息的挑戰與責任。
技能目標:
能運用所學的媒體素養知識,針對線上資訊進行初步的事實查核與批判性評估。
能分析媒體報導中潛藏的偏見或刻板印象,並思考其對社會認知和群體形象的影響。
能使用基本英文句型和相關詞彙,參與關於假訊息、AI與媒體素養等議題的口頭或書面討論。
能從英文多媒體資訊中歸納核心論點,並分析其支持證據的可靠性。
態度目標:
能培養對資訊的批判性思考與質疑精神,面對所見所聞不盲目接受,而是主動查證與評估。
能理解媒體素養在當代數位社會中的重要性,並願意持續提升自身的資訊辨識與應對能力。
能認識到資訊傳播的道德責任,自律並謹慎地分享或轉發未經查證的內容,避免成為假訊息的推手。
能理解並尊重多元文化觀點,避免因資訊偏差而形成偏見或歧視。
本教案共收錄11則來自《The New York Times》的多媒體素材,依主題分為三大部分,涵蓋影片、文章與Podcast三種形式,總數如下:
🎞️影片(Video):4則
📃文章(Article):4則
🎧Podcast:2集(其中一集選用部分內容)
素材類型多元,能靈活應用於課堂討論、媒體素養教育、時事延伸等不同教學情境。三大主題順序依主題邏輯鋪陳,方便教師理解整體結構,但實際使用時可依課程需求與學生程度自由調整順序或單獨擇用部分素材。
若課程時間有限,推薦優先選用下列素材,搭配引導問題使用,效果最佳,素材連結置於單元內容導覽各Part中:
🎞️PART 1- 《Death of a Fantastic Machine》
主題引入首選,16分鐘影片以影像的真實性為切入,深入剖析AI、演算法與資訊操控。
🎞️PART 2- 《This Video May Not Be Real》
長度僅 3 分半,說明Deepfake技術的誤導性與潛在風險,能結合AI影像辨識與媒體信任探討。
🎧PART 2- Podcast《A Flood of A.I. Slop》(前 25 分鐘)
可與Deepfake主題結合使用,具時事性,可用於討論AI如何在災難情境中造成資訊混亂與誤導。
📄PART 2- 文章《No, Amazon Tribe Didn’t Get Addicted to Porn》
適合探討假訊息如何對弱勢社群造成實際傷害,文本不長但較為有趣且能引起討論。
📄PART 3- 文章《What Have You Seen Online That Needs Fact-Checking?》
適合帶學生實際操作查核練習,教師可依文章步驟設計教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