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际交流,助力共进
--厦门大学“颉颃计划”海外社会实践团队访问侨中
于 2024 年 02 月 17 日 出版
本刊讯:2024年1月18日下午2时,一场中华文化的盛宴在我校五楼大礼堂拉开帷幕。厦门大学“颉颃计划”海外社会实践团队的一行十六位学生及老师来到我校进行访问交流,两校师生将在此次活动中共同展示中菲文化的魅力,深化友谊。本次活动由陈洋洋同学和邱锦林同学共同主持。
在活动开始之前厦门大学的学长学姐们给每个侨中学生都送上了礼品。其中包括一张厦门大学的海报、厦门大学的明信片、厦门大学的笔、以及一个学生证卡套。
在活动正式开始时,全体肃立奏唱菲中国歌,为整场活动拉开帷幕。紧接着,主持人介绍了厦门大学贵宾、学校领导及学生,为大家呈现一场精彩的人物亮相。
活动开始,首先我校校长黄琬蓉博士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词。随后,厦门大学国际中文教育学院和菲律宾大学孔子学院的施雪琴院长致辞,强调两校之间的紧密联系和合作。
活动中,通过视频的形式展示了侨中学院和厦门大学的校史,为在座的师生呈现了两所学校的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厦门大学代表钱志鑫同学随后发表讲话,分享了他们对菲律宾之行的感受和期待。侨中学生代表分校傅钰颍同学随后发表讲话,分享了她有幸能够受邀参加厦门大学的交流与学习,并被厦大深厚的文化所震憾。
紧接着,厦门大学学子们的八段锦表演开场,这是一项集合了健身与艺术的传统项目,由钱志鑫同学、梁峥恒同学、朱祐媛同学、李晓其同学、唐平川同学、赵可欣同学、苏文涛同学、馮淑芳同学、張婉莹同学共同演绎。他们的动作流畅有力,展现了中国传统养生之道,同时也传递出了青年学子的向上向善的精神风貌。
接下来,侨中总校的幼儿园舞龙表演将舞台瞬间点燃。孩子们手持五彩斑斓的龙旗,随着悠扬的音乐,灵动地舞动着,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现场的观众们纷纷拿出手机,记录下这些纯真瞬间,笑声和欢呼声不绝于耳。
接下来是侨中分校的傅钰颍同学的中软演奏,她巧妙地运用指尖在古老的弦乐器上弹奏出《茉莉花》的旋律。那淡淡的乐音,仿佛散发着茉莉花的芬芳,让人感受到了一种宁静和优雅。
随后,厦门大学的刘丁嘉同学以埙乐器的吹奏表演带给观众一场音乐的盛宴。与此同时于悦同学和孟子杰同学为大家展示书法。这古老的乐器发出的悠扬音符,仿佛是一场穿越时光的音乐之旅,带领观众穿梭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之处。无论是于悦同学的字体,还是孟子杰同学的用笔,都展现了一种铁画银钩的神韵,令人叹为观止。书法中流淌着对希望与侨中友谊长长久久的真挚祝愿,愿这份友谊如同墨色深深,永远留存于心。
侨中分校舞蹈组呈现的中国民族秧歌舞蹈《春知沂蒙》展示了中国传统舞蹈的婀娜多姿。在林碧琦主任的精心指导下,学生们的舞姿流畅而有力,仿佛在舞动的瞬间展现了春天的欢歌,将观众们带入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画卷。
侨中学院的核心价值观中的“爱”是连接彼此的桥梁。侨中总校的许自明同学带来小提琴独奏《爱的礼赞》,在柔和的曲调中加入一丝幽婉的相思情调,令台下的观众陶醉其中。
侨中学院的校徽上,有一个灯塔的标识,它象征着海外的华人华侨们照亮前行的方向。侨中总校的施雅琪同学带来歌曲《灯塔》。这首歌寓意着照亮前方的路也许无人知晓但还是坚守着自己的信念。
接下来由张西然老师带领的总校舞蹈团带来《好日子》。《好日子》节奏欢快和热烈,表达了人们喜悦的心情,犹如侨中与厦门之间的友谊一样。
厦门大学的学生们带来了一场令人振奋的朗诵,其中包括李晓琪同学和馮淑芳同学带来马面裙展示。《自强展宏图》的慷慨激昂,将中国青年一代的责任担当和奋发向前的豪情表露无疑。观众们仿佛沉浸在那澎湃的情感之中。马面裙拥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展示了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
最后由李天山老师指导的Salinlahi舞蹈团带来《Barrio Filipino》。这支竹棍舞体现了菲律宾的特色文化。
交换礼物环节成为活动的又一亮点,两校学生通过互赠礼物,不仅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更在细腻的礼物中传递了友谊的真挚。这一环节既是文化的交流,也是心灵的沟通,让两校学生在这短暂的交往中收获了深厚的情感纽带。
侨中副校长蔡艺术博士在活动尾声发表了感谢词,对厦门大学学生访问团的热情到来表示感激,并对两校未来更加深入的合作表示期待。最后,整个活动在欢快的合影留念和在厦大与侨中学生共同合唱歌曲《朋友》的欢快歌声中结束。最后,唱响了侨中学院的校歌,为这次中菲文艺交流活动划上了美好的句号。
这次中菲文化盛典不仅是一场文艺表演,更是一次深度的文明对话。通过这场交流,两国学生感受到了不同文化的魅力,增进了友谊,搭建了更多合作的桥梁。这一新的起点为中菲两国在教育、文化等领域的更深层次合作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为中外学子共同书写友谊与合作的美好篇章。
(蔡安娜 报道)
(小摄影师 蔡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