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传承价值观 文化巩固民族情
虚拟课堂呈现我校菲语月精彩活动
于 2021 年 08 月 26 日 出版
本刊讯:孩子的世界是纯洁的,孩子的世界是阳光的。在孩子的眼里,一切都是美好的,一切都是正能量。从小培养爱看好书的习惯对于一个人价值观的形成有着明显的影响。为了让一年级至三年级同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同时培养他们热爱菲律宾文化,我校菲语科在庆祝菲语月之际,于8月11日至13日举行讲故事活动,主题为《芭香奶奶系列 Lola Basyang Serye》。
“芭香奶奶”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菲律宾民间家喻户晓的讲故事专家,是菲律宾童话故事的代表。她所讲的故事经菲律宾人民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编成一系列丛书。《芭香奶奶的故事》是菲律宾民族文化和文学的代表之一。这次活动是为了让电子时代的孩子们重新认识传统人物和本土的精神文明。
8月11日,菲语科主管G. Daryl Teves在三年级的云端课堂向同学们讲起了天生皮肤黝黑的孩子的故事。通过《Si Berting, Ang Batang Uling(黑炭小孩贝丁)》里主人公贝丁的故事提醒孩子们要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不管肤色和外貌都要平等待人。8月12日,Bb. Sheila Reyes在二年级的云端课堂讲起了兄弟之间的相亲相爱。《Hating Kapatid(手足情)》主要告诉孩子们有好吃的东西要懂得与他人分享,不要只顾自己享用,更不要占人家便宜。8月13日,通过《Ang Langgam At Ang Kalapati(蚂蚁和鸽子)》的故事,Gng. Arellano把鸽子和蚂蚁在对方碰到危险时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帮助弱小生命度过难关的情谊展现在一年级孩子面前,并强调了助人为乐的价值观。Gng. Reyes则以小鸡寻母的故事告诉二年级小朋友母爱的伟大以及孩子的纯真。在《Ang Matalinong Maliit na Sisiw(聪明的小鸡)》中,迷路的小鸡在与牛伯伯、羊叔叔、乌鸦阿姨、鸭妈妈交流后最终找到了妈妈。Gng. Tan通过《Mahabang-Mahabang-Mahaba(既长又长)》这个故事向三年级的同学强调了父母给孩子取名时深藏在心底的爱。主人公很长很长的名字看似很麻烦,却包含着父母对孩子的寄望,希望他长大后能够成才。五个课时的故事为一年级至三年级的菲语课堂增添了特别的色彩。
8月18日,四年级至六年级的同学参加了一场取名为《Birtuwal Pinoy(虚拟平台上的菲律宾民族)》的线上文化活动,以游戏的方式巩固与会者的民族情感。Gng. Violeta Arellano主持《Sagisag Pinoy(菲律宾民族标志)》环节。当象征菲律宾民族的各种国家标志出现在云端屏幕上时,同学们积极地在聊天室里打上答案:菲律宾鹰、芒果、茉莉花、茅屋、马车、巴笼国服、那拉树、烤猪等等。Bb. Sheila Reyes于《Awiting Pinoy(菲律宾民间歌曲)》环节播放了一些民歌,让同学们通过被打乱的字母猜一猜被省略掉的歌词是什么。在《Salitang Pinoy(菲律宾语言)》环节中,Gng. Aileen Reyes介绍了菲律宾国语和方言,还让现场观众体验一下菲语绕口令。她抛出了几个拗口的菲语,让同学们在规定时间内读出来。读得正确又最多的同学获胜。同学们竞相毛遂自荐参加起“口舌”竞赛,并一个个完成了拗口的菲语绕口令。在《Sayaw Pinoy(菲律宾民族舞蹈)》中,Gng. Leslie Aton把收集到的几个传统舞蹈放映出来。优美的舞姿引人入胜。穆斯林民族舞蹈、他加禄民族舞蹈、乡村舞蹈、学生时代舞蹈等等,顿时征服了云端上的师生。
活动中,菲语科主管G. Daryl Teves慎重地向大家介绍了菲语之父万雷·计顺总统的生平,并把有关菲语的发展历史故事告诉大家。一个国家的语言象征着一个民族的自由,所以他希望同学们不要辜负计顺总统为菲语所做出的努力以及所奠下的基础,精通英语和华语的同时,掌握好菲语,进一步了解菲律宾民族文化,为将来奠下良好的基础。
这些课堂活动强调了做人的基本原则以及民族的文化根基。通过它们“重塑卓越”,把正确的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传授给成长中的孩子们,共同“铸侨中魂”。就像蔡艺术副校长跟同学们互动时说的:童年是幸福的年华,是塑造人格、奠定价值观的最佳时机。巩固自己对菲律宾文化的认识,深化对哺育自己的这块土地的了解,是侨中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她希望同学们以独特的华菲子弟身份,共同发扬菲律宾民族的固有传统,做好两民族友好使者的角色。
至此,小学部菲语月活动完美收官。
(sm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