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周科学创新活动
——保护环境,从回收再利用做起
马媛媛(实验丙) | 于 2021 年 02 月 04 日 出版
本刊讯:2021年1月26日星期二上午九点,菲律宾侨中总校首次举行学术周科学部的线上活动。此次活动围绕着本校六年级学生展开。由六年级甲班的王钰儿同学主持。首先,英文部老师Mrs. Lea Torres向同学们介绍了今天的评委:Mrs. Ma. Ruby J. Gaad、Mr. Mark M. Tabor 和蔡副校长 Dr. Sining Marcos Kotah。
此次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让同学们运用对科学的理解,用可回收物品做出实用的东西,同时也是为了激发同学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材料都用可回收物品,是为了提倡保护环境的意识,同样也是本次活动的主题。
活动开始之前,蔡艺术副校长致词,表达了对同学们的寄望。她强调科学界各种“荒唐”的思维和永远执着的脑袋让世界发展到今天的模样。这次竞赛将把同学们的潜在能力激发出来。她希望同学们抓住机会,好好利用云端上的学习平台充实自己。
接着,科学科教师Ms. Agnes Apolonio向同学们介绍了本次比赛的规则,而科学科组长Mrs. Lea Desang Torres介绍了评审。
活动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由六年级决赛入围者一至五号依次介绍自己的作品;第二部分则是决赛入围者六到十号。每位同学介绍之后评审老师就对作品进行发问和评价。
首先是一号入围者:来自六年级乙班的陈洋洋同学,她为我们带来的作品是“万花筒”。这是用旧报纸做成的笔筒,不管从哪个角度看都有独特的形状。二号入围者是来自六年级甲班的黄宏仁同学,他的作品是用雪糕棍做成的台灯。三号入围者是来自六年级乙班的王倩倩同学,她的作品是用亮粉和塑料瓶做成的时间沙漏。根据提问环节王倩倩同学的回答,沙漏的具体时间比实际时间要慢的情况下可计时十二分钟。四号入围者也同样是来自六年级乙班的施材桦同学,他的作品是用塑料瓶和管子做成的节能水泵。五号入围者不仅是我们的主持人,同样也是参赛选手,来自六年级甲班的王钰儿同学。她的作品是用塑料瓶和纸板做成的玩具小乌龟。
第一部分告一段落之后,高中十二年级同学播放了他们制作的科学魔术短视频,向同学们展示了科学的魅力和神奇之处。
科学魔术环节结束后,来自六年级乙班的六号入围者施楷琳同学为我们带来她的作品,是利用旧衣服做成的生态地毯。七号入围者是来自六年级乙班的吴民生同学,他为我们带来的作品是学习台灯。尽管其中连接电线的时候碰到了一些困难,但他还是努力完成了这项作品。八号入围者是来自六年级甲班的黄秀心同学,她为我们带来的作品是用CD罩和塑料袋做成的手提包。九号入围者是来自六年级乙班的施小莉同学,她为我们带来的是她童年时梦寐以求的板凳,可爱的外表里是把多个塑料瓶粘在一起而形成的坚固的梦幻小板凳。最后压轴出场的十号入围者是来自六年级甲班的董晓钧同学,他为我们带来的作品是用塑料袋、塑料瓶和纸箱做成的神奇砖,将塑料剪碎后放进一个容器里,从而达到用锤子也砸不坏的坚固砖块。
每位入围者在介绍结束后,面对老师的提问也能经过短暂的思考,流利地说出答案。可见同学们为了这次活动做了充分、精心的准备。
经过严谨的问答环节之后,科学科老师会根据评委提供的分数,评出第一名到第三名获奖者。以下是优胜同学:
第三名:来自六年级乙班的施材桦同学,以86.33%的成绩获胜。
第二名:来自六年级乙班的吴民生同学,以90%的成绩获胜。
第一名:来自六年级甲班的董晓钧同学,以91%的成绩获胜。
最后,英文主任Mrs. Ma. Ruby J. Gaad致闭幕辞。她感谢每位参赛者、科学老师和评委,让活动进行得很顺利,也开阔了同学们的眼界。保护环境有许多种方法,例如像同学们做的一样,以有趣的形式回收再利用,不仅为我们的生活添加了更多色彩,更是达到了回收再利用的真正目的,一步一步地净化我们的环境,保护我们的地球。
(马媛媛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