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枪舌战思巧辩 激烈交锋尽从容
我校成功举办第三届华语辩论赛
于 2025 年 3 月 4 日 出版
本刊讯:辩论,作为人类智慧交流的重要方式,不仅是语言的艺术,更是思想的碰撞。作为侨中学子,不仅在学业上追求卓越,更要在思维与表达上不断突破自我。为了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展示思辨能力、表达观点与交流思想的平台,2月28日下午,我校学生会与辩论社联合举办了第三届华语辩论赛。本次辩论赛在我校五楼大礼堂举行,由中学部全体师生参与。本次比赛由十年级丙班的陈佳怡同学担任主持人。
比赛伊始,辩论社社长朱雅雯发表了热情洋溢的开幕辞。她强调,辩论不仅是言辞的交锋,更是思想的对决;是用严谨的逻辑拆解复杂的观点,更是从对立的观点分析问题的多样性。她希望每一位辩手都能在赛场上尽情释放思想的力量,展现侨中学子的卓越风采。
紧接着主持人陈佳怡同学介绍了实力强劲的评委阵容:我校蔡艺术副校长、中文部郭春峰主任和中文部主任助理张太滨老师。她表示,三位评委经验丰富,长期关注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相信他们的点评将为比赛增添精彩。
随后,由担任本次辩论比赛的主席蔡佳玲同学向在场观众介绍了比赛规则。她详细说明了辩论赛的各个环节,包括立论、质询、自由辩论及总结陈词等,并强调了公平竞争和理性表达的重要性。
本次比赛的辩题为“结果比过程更重要,还是过程比结果更重要”。正方队伍“不服来辩队”持“结果比过程更重要”的观点;反方队伍“日拱入海队”则主张“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双方辩手围绕各自观点唇枪舌剑、激烈交锋,为在场观众呈现了一场精彩的智慧碰撞与语言盛宴。
在开篇立论环节,正方一辩吴阳俊同学率先发言。他指出:“结果是衡量价值的最终标准。在学习、职场和商业等领域,最终成果决定成败。例如,学生的学习成效体现在考试成绩上,企业的成功取决于利润和市场占有率,而不是单纯的努力过程。” 反方一辩黄紫颖同学则从另一角度展开论述:“真正的成长和价值蕴藏在每一步努力当中。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挑战与困难塑造了我们的能力和心态。爱因斯坦曾说:‘生活的意义不在于等待风暴过去,而在于学会在雨中跳舞。’过程让我们在努力中找到内心的平静和满足,比结果更加珍贵。”
在质询环节,双方辩手你来我往,交锋不断。正方二辩尤可滢向反方一辩黄紫颖提问:“如果过程更重要,那么为什么需要考试来检验学习成果?”反方一辩黄紫颖则沉着应对,强调:“考试固然重要,但真正的成长来源于学习的过程,而不仅仅是最终的分数。”随后,反方二辩施雅琳向正方一辩吴阳俊发起质询:“如果结果才是衡量价值的标准,那么那些没有取得成功但经历了宝贵成长的人,他们的努力就毫无意义吗?”正方一辩吴阳俊则坚定回应:“成长固然重要,但社会最终还是以结果来评判价值,例如企业盈利、竞赛名次,甚至是个人的职业成就。”
自由辩环节将比赛推向高潮。正方强调,现实社会更看重结果,科研研发的目标是使用成果,奥运赛场上铭记的是夺冠者,而非训练历程。反方则认为,忽视过程只关注结果会导致短视,过度追求结果可能会牺牲道德、创新和真正的成长。
正方三辩刘荣彤和四辩刘梦冉密切配合,围绕现实案例展开论述,强调结果是衡量努力价值的最终标准。刘荣彤运用翔实的数据支持观点,而刘梦冉在总结陈词环节精准归纳,展现出卓越的语言表达能力。反方三辩王滢婷和四辩邱琪琪紧密配合,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精神。王滢婷凭借敏捷的思维和严密的逻辑,层层拆解正方观点,而邱琪琪则在总结陈词环节展现了深厚的语言功底和对辩题的深刻理解,为反方最终胜出奠定了坚实基础。
辩论结束后,评委团蔡艺术副校长、郭春峰主任和张太滨老师分别对比赛进行了点评。他们高度评价了双方辩手的表现,认为他们展现出了扎实的思辨能力和敏捷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评委们也指出,在现实生活中,结果与过程同样重要,不应割裂来看待,而是应当在不同场合下进行权衡。
经过激烈角逐,反方队伍“日拱入海队”凭借严密的逻辑推理和精彩的辩论表现赢得了本次比赛的胜利。学生会主席王苹苹上台宣布获胜者,并为他们送上祝贺。最佳辩手荣誉由正方三辩刘荣彤和反方四辩邱琪琪获得。
学生会代表张捷楷同学发表闭幕致辞。在致辞中,他感谢所有辩手的努力和精彩表现。他强调,辩论的意义不在于输赢,更在于思维的成长和多角度的思考。他特别感谢评委、老师和幕后工作人员的支持,并鼓励同学们将这份思辨精神延续到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带着这份辩论场上的严谨思维与自信表达,继续探索世界的无限可能。
最后,本次辩论赛在全体师生齐唱国歌和校歌的庄严氛围中圆满结束。
撰稿:柯健俊
初审:刘芳
终审:蔡艺术
图片:小摄影师 吴红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