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为出发点:学习如何与当代孩子沟通
我校举行正面纪律教育-家长线上讲座
于 2022 年 11 月 03 日 出版
本刊讯:2022年10月22日星期六上午9时至12时,我校通过Zoom会议平台举行了以“正面纪律教育”为主题的家长线上讲座。此次活动由副校长助理Mr. Jeric Siringan和中文部林念洁老师担任司仪。
首先,司仪欢迎大家的到来,并邀请蔡艺术副校长致辞。蔡副校长首先对大家进行了一贯热情的问候。她通过今天的出席人数感受到了家长们对孩子成长的重视。经过了两年的线上教育,蔡副校长提出了一个家长们都非常关心的问题:“如果孩子不如期待中的认真对待网课,我们能如何纠正他们呢?”她期待由侨中校友林碧琦女士主讲的课题能为家长们解惑。她感谢家长们拨冗出席并全面支持学校的活动,也感谢所有为孩子付出的侨中人。她语重心长地表示,“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是侨中的办学宗旨。
接着,司仪介绍了今天的主讲人:林碧琦女士,心理辅导硕士,参加过许多学术指导,是一名令侨中引以为豪的侨中人。
林碧琦校友分享了她实践心理辅导时对“正面纪律教育”的心得。她说:每个人,包括每个家长和老师,在计划一天的任务时并不会包含责骂,但是事情的走向往往与我们的期待不同。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每个人的经历都是不同的。“成为家长”是无法通过培训获得的技能,所以大家有所迷茫是很正常的。她指出教育孩子的主要目标是“不破坏”。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她阐述了一些被家长错误惩罚后孩子会出现的负面效果:“叛逆,复仇,撤后,怨恨”,并提出:“很多人在被惩罚后都不会往积极的方面思考,反而经常往另一些歪方向发展。孩子们对于负能量的消化方式往往都是不同的。”一番话引起了云端上家长的深思。
接着她提出了一个想让家长们思考的问题:为何当今时代的孩子与以往大相径庭?她尝试通过了解她自己的孩子得出一些可能的解释:
父母的争吵、网络的负面影响、缺少陪伴时间;
父母不再是孩子们言传身教的榜样;
任何人都不喜欢低人一等和过于顺从的感觉;
孩子们在爱的名义下被给予了太多,却没有付出,所以把这些当做理所当然;
父母过度保护孩子,剥夺了他们培养自己应对人生起伏的能力和信念。
“在孩子们感受良好时,才会表现得更好。”林女士提出当代的正面纪律教育的概念是:
无责骂、无羞辱、无体罚(包括生理和心理上的);
家长和孩子应该是互相尊重的,他们应该互相商量;
家长应该有自己的立场,但同时要用包容的心接受孩子的立场。
“错误是美妙的学习机会,”林女士讲道,“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会面对‘不完美的勇气'。可以通过在家庭间分享犯过的错误以及从中学到的东西来为孩子们提供‘不要为犯错感到羞耻,只要能从中学到教训'的观念。”
之后,林女士提供了5种标准:
坚定并包容,同时尊重以及鼓舞;
帮助孩子感受到归属感和关心;
长期有效的方法(惩罚虽然短期有效,但会带来长期的负面影响);
注重培养孩子的生活技能和社交能力;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探索自身的能力。
她也详细说明了四个达成共识的步骤:
表达你的理解和价值观;
对孩子表达同理心;
分享你的感受和看法;
引导孩子自己想出解决方法。
林女士分享之后时问答环节。家长们在聊天室里提问:如何让孩子敞开心扉好好地跟家长沟通;时下的线上学习模式,如何让孩子为自己的成长负责;如何拉近跟孩子之间的代沟;觉得心力交瘁的时候如何放松自己;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等等。林女士很有耐心地回答了家长的疑惑。
最后,蔡副校长向林女士颁发了感谢状。这场家长线上讲座内容丰富,过程轻松,希望家长们有所收获。讲座之后,家长们在线上填写对于讲座的反馈表。
全体合照之后,此次线上讲座圆满结束。
(陈洋洋,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