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是獨立國家,名叫 roC - 中(華民)國」? (圖文原版)
「什麼叫做撕裂族群,1950年代,靠台灣人供養的中研院要遴選十五個院士。十五個人裡面要有十四個中國人,一個台灣人。然後連杜聰明博士都落選。(輯自“杜聰明與我”)學術、教育、藝術、媒體、通訊、金融、軍事⋯台灣太多領域有這現象了,只是一般人不知道...#半世紀roChina多數不改選國大代表的台灣多數人口代表只佔1%,roC公務員99%是中國人名額特權資格…
『前陣子他才碰上一個計程車司機大談蔣經國時代,說現在時代不景氣、生意難做,那司機好懷念蔣經國在的時候景氣與治安多穩定,「李師科搶人就給他槍殺」,謝穎青回他:「可是李師科被抓之前有人被弄死了,王迎先。」那時代的「治安良好」背後,是有個叫王迎先的計程車司機被誣指為搶劫犯、刑求逼供、最後跳下秀朗橋自殺明志...那是一個總有「正確答案」的年代,「不正確」的話不能說。謝穎青記得自己國中時總統蔣介石過世,出殯時他帶著弟弟妹妹跪,回家後媽媽只是笑笑說「吃飯囉」...研究專案邀請謝穎青看當年自己被學長姐學弟妹、老師、連長寫的監控報告,他對那些內容毫不意外,他30年前就知道了,同年人也一定知道──那是一個人們不敢輕意說出「非標準答案」的時代,而謝穎青娓娓道出的青春,正是很多人害怕想起來的蔣經國時代縮影之一...』
最近又有人在傳說1980年代(民國70年代)有多美好、民風有多純樸、治安有多棒、老百姓有多安居樂業,這讓我回想起過去那段歲月,剛好也是我開始讀書,有記憶的歲數了...
【車上收音機】台灣人不會講中國語,所以⋯⋯昨天是世界母語日,再一個星期是二二八紀念日。楊照講二二八,說到中國人當年來台佔據絕大多數公務員職缺,是因為來接收台灣的中國人對於會說日語不會說中國語的臺灣人的不信任,因為他們才剛在中國跟日本戰完,一到台灣看到怎麼他們以為是弟弟的這些台灣人怎麼都像是日本人⋯⋯結果不會中國上看到的都是穿軍裝的日本兵,中國兵哪裡知道不穿軍裝的日本人是什麼樣?還什麼以為是弟弟,中國民黨的說詞都沒這麼噁心。再說,中國有多少省?中國人都會講中國語??然後講的鐘國語大家都互相聽得懂就對了?!我岳父來台灣講中國語講了七十年,我叫他講給你聽,看你聽不聽得懂。再說,後來台灣人學會講中國語了,中國民黨也早就把公務員的中國籍比例分配制度化了 (&中國黨職併公職),把大部分的職缺都開給中國人了。喂,台灣人終於會講中國語了啊!但是台灣人還是很像日本人???還是沒辦法信任???本來只覺得可笑,回家發現是世界母語日,想到台灣人被沒收的母語,然後一個學歷史的人可以把二二八腦補到這種程度。氣到胃痛。補上夜裡好友傳來的:《亞細亞的孤兒》作者吳濁流晚年曾向台灣史學家戴國煇吐露:「阿山(中國人)能說日本話的是人才,台灣人能說日本話的卻是奴才」...
我記得以前看過論文研究說2000年代以前1949er一直以不到臺灣總人口15%的比例在臺大學生中佔50%以上的人數...
據說林文月就讀台大中文系的時候,全班只有她與鄭清茂兩位臺籍。我手邊正好收藏台大第一本全校的畢業紀念冊(1952年畢業),那一屆中文系台籍掛零,清一色中國籍。看來,林文月班上有2人,已經是大躍進。一不做二不休,統計各學院的情形:文學院:中國76、臺籍17理學院:中國11、臺籍35農學院:中國66、臺籍78工學院:中國83、臺籍75法學院:中國115、臺籍126醫學院是獨立王國,沒有加入全校的紀念冊。不過我們知道,醫學院以臺籍為主。中國籍的351人當中,福建籍116人、江蘇籍70人、浙江籍50人,此三省已占三分之二強...」
---
roCHINA中國民黨國世界偉人政府偉大功勞。
🔹1952年
*中華民國退賽*
(我抗議中共用中國名義參賽!)
(我才是中國!)
🔹 1956年
「福爾摩沙中國」
(Formosa China、編碼ROC,賽內CHN)
🔹 1960年
「福爾摩沙」
(Formosa、編碼ROC,賽內RCF)
就是此文附圖。中華民國隊伍對參賽身份被官方要求改為...詳⬇️
Pò Tiongkoká ài tha̍k chheh - 報中國人愛讀冊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cS_rHk11A5Xe7xjH081CNO8F6blIiDR0/view?usp=sharing
「台灣香蕉出口日本曾經在 1960 年代佔日本將近 90% 市場。主導「台灣省青果運銷合作社」的吳振瑞雖然成功打造台灣香蕉出口經濟,但因為他得罪連戰親家陳查某的「青果輸出公會」「青果輸出公會」與蔣經國愛將李國鼎;因此,蔣經國為首的特務單位,炮製構陷案結果摧毀青果社。蔣經國達到政治目的,但也謀殺了台灣香蕉,台灣輸往日本的香蕉一落千丈...
此外, 國民黨宣傳台灣經濟發展奇蹟是奠基於十大建設與所謂的經濟推手們,絕口不提日本打下的工業基礎,也不提美國人對台灣經濟的貢獻 。 以十大建設為例,中船與中油就是奠基在日本將高雄打造為工業城市的基礎,2014 年,高雄氣爆才讓台灣人知道十大建設的煉油廠前身竟是...美援、懷特工程顧問公司(J.G. White Corporation)與狄寶賽先生(1915-2009;Valery S. de Beausset)是國民黨不肯宣傳的台灣經濟發展關鍵。美援不僅穩定台灣社會經濟,也重建與擴建台灣基礎建設例如電力、通訊、運輸、港口、水利灌溉等等。懷特公司則是美國派駐台灣指導台灣經濟建設的關鍵成員,而狄寶賽就是懷特公司的主要顧問工程師...
「剝蕉案」是國民黨政治鬥爭卻重創台灣經濟的一則典型故事」
「蔣經國為了接班,先整肅軍中不同派系的將領和軍官接著有計劃逮捕早期來台接收財經單位的主管和銀行經理,為了統一思想清除台藉軍校學生,大學生和軍中的士官兵,為了排除自由主義和有本土意識的思想大舉逮捕學者及學校師生,達到恐怖效果。那天蔣經國從第一押房區開始巡視,他腳步放得很慢,陪他的只有王昇和所長,他像參觀動物園一樣,一間間牢籠仔細看,帶著詭詐的笑容,慢慢繞了一圈之後,站在走道中央,將雙手插在後腰,重新再環視一邊,似乎內心在嗤笑,然後得意的點點頭。押房的難友不認識他,以為是新來的管理員。但我在高中時參加救國團活動跟他握過手...」『送一車雜誌,卻遭軍用手槍抵後腦勺!蔣經國時代「最禁忌產業」資深員工 揭密荒謬歲月:「那小朋友20幾歲沒看過槍的,他都傻眼,不知道怎麼辦!」即便已30多年過去,邱謙城仍忘不了一次次與警總交手的過程,每次都像諜報電影、幾乎是在玩命,而輸贏的結果,是得以將一份份政府不敢報的新聞送到人民手中。』
台灣的自由化與民主化,最不該感謝的人就是蔣經國,事實上,蔣經國長期掌控著情報與特務系統,是白色恐怖的主要指揮官,他也是將國民黨打造成「列寧式政黨」的推手。台灣從1949年起實行了38年的軍事戒嚴,是世界上最長的戒嚴之一。在1987年蔣經國宣布「解嚴」的同時,國民黨立刻施行「動員戡亂時期國家安全法」,所以事實上是「愈解愈嚴」。
---
方厚軒: 分享一下我爺爺的經驗,他跟我說老蔣時代接了好幾個政府機關的小案子,結果連司機都跑來要回扣,所以他就浮報工程款項XD現在想想當時真是貪腐積流
Willy Lai: 補個基隆的例子
民國60年一個基隆圖書館就花1.2億蓋起來(可能等同現在台幣10億) 而且裏頭椅子一張要7000塊(等同現在約7萬塊) 贪腐嚴重到一個極致
『約有一萬五千名台灣兵被中國民政府遣往中國內戰,其中至少一萬人被押往東北錦州、塔山、華北魚台、濟寧及徐蚌會戰等戰役,成了「無名戰士」。1949年隨國民黨政府平安撤退返台的只有四百多人...當時台東都蘭部落青年被捉走了53人,開放後回來的僅有6人...』
「無從協尋的國共内戰台籍少女兵:很多人知道參加二戰、國共內戰、朝鮮戰爭的台籍老兵,所指的對象都是男兵,或少數日治時期的台籍軍護,但是多數人不了解有存在前台籍國軍少女兵,二戰結束日本退守台灣後,國民黨第70軍後來在台整編第70師和62軍於1945年10月分別進駐台灣,這兩支軍隊在1946年~1947年間,開始向台灣人進行拉丁,也徵募為數不詳的台灣少女,經短期訓練後,投入軍中醫護工作,稱之台籍女醫護兵,隨軍奔赴中國內戰前線,到底死了多少,已無可考據,但經許昭榮2002年,所訪查資料,查知當年還在世的有...」
 
「在台灣高雄旗津島上的「戰爭與和平紀念公園」裏,一座鋼雕呈現的就是這樣的意象:一名頭手下垂、戴耳遮雪帽,已經戰死的一名士兵,肩背長出了一雙巨大的翅膀。這座鋼雕紀念的是一群台灣兵。從 1942 到 1953 年之間,他們是日本兵、國民黨軍、解放軍,或者先後是其中兩者,甚至穿過三種軍服...國民黨兵開車到我們村裹來:『喂!你們年輕人,願意到台東縣學 *國(華)語 的,可以來這裹報名,每個月有 80 塊的薪水。』那時候沒有錢,很多人都報名參加,我們村裹有 20 個人去報名。大村 40 人、50 人、80 人、100 人都有。去哪裏呢?把我們送到台東縣一個國小,關在那裹,一進去就出不來了,周圍都是崗哨,五步一個崗哨。一進到那裹就換軍服,我們才知道上當了... 
這一批在台灣徵募的國軍,從 1946 年起陸續投入國共內戰。林明德第一次接戰共軍是在山東金鄉,之後就隨着國軍敗退一路後撤,不少台灣兵在被俘虜後加入了解放軍。說到徐蚌會戰(淮海戰役),林明德印象最深的是:徐州戰役,實際上是在濟寧被八路軍俘虜的台灣兵,和我們七十師對打。台灣兵跟台灣兵打!打得很激烈...「我們多次向台灣國防部反應,是不是應該在這些地方至少建一座碑,紀念這些國共內戰時陣亡的國軍將士?但不管我們講多少次,國防部總是裝沒聽到...」
陳婉真說故事》台灣需要一個國家級的戰爭博物館...沖繩(ウチナ)平和祈願公園裡台灣人戰殁者的名單共有34人,因為人數太少,和北朝鮮人併在一塊。一位日本學者說,以台灣和沖繩的地理位置與生活習俗之接近,當年的死亡名單不應只有那麼少人,但因為後來日本和台灣沒有邦交,以及台灣的官方不重視,和台籍日本兵求償問題一樣,考據及立碑都困難重重,直到2016年才在民間的努力,設置了「台灣之塔」,2018年又增建了李登輝前總統題字的「為國做見證」紀念碑,李前總統親自前往揭碑。台灣也有一個全國唯一官方設置的「戰爭與和平紀念公園」,地點在旗津,它是由台籍日本兵、戰後又成為國軍的許昭榮,經過多年奔走成立的,他目睹許多和他一樣到中國參與國共內戰的台灣兵,在最激烈的戰場中戰死,至今國共雙方都避談這個問題,估計有一萬五千以上台灣兵參戰,無數人死在國共內戰的戰場,有的被俘成為解放軍,甚至韓戰結束後遣送到台灣的「一萬四千個證人」裡,也有台籍老兵在內,但因當年國軍軍紀敗壞,吃空缺嚴重,確切的人數及名單已經無可考...但園區則任令荒蕪,市府不願再投入經費經營,展場的空間比旁邊的遊客廁所還小,明顯只是聊備一格而已。公園平時開放參觀,有趣的是,很多遠從日本歐美等地前來的遊客,都對台灣兵的命運多舛深感訝異,很多人深受感動,倒是前來參觀的台灣人不多,因為這一課歷史課本從沒教過...連關島那麼小的一個小島,都在島上設立博物館紀念,台灣是二戰參與甚深的地區,卻只有遠在旗津一處不起眼的角落,有一個紀念二戰陣亡的戰士紀念公園,戰爭期間死亡及失踪的台灣兵超過五萬人...
陳智雄不用在提供日本軍火替印尼獨立後被出賣而成為空中人囚後得到瑞士庇護最後被綁架回台而死
江炳興、鄭金河、陳良、謝東榮、詹天增、鄭正成等五人不會被關在台東泰源也因台灣獨立宣言的行動被殺
黃文雄等人也不用在紐約廣場飯店對獨裁者開槍
更不會有傻傻的美日歐洲各國男女年輕人來台進行人權救援
馬來西亞來成大讀化工的陳欽生也不會被刑求
鄭南榕就去修三民主義台大哲學系畢業,也不用為了雜誌社向親友收集大學畢業證書重辦十幾次了
詹益樺更不會倒在殖民政府的總統府前...
王世堅也不會出來參選,繼續做營建公司?
(參考這集他的專訪:話時代人物,談到台灣家族歷史必須要站出來的理由)
學校要教中國史的話沒有講富裕家庭的男女青年炸彈隊怎麼暗殺清官還是怎樣丟炸彈傷人30自傷100沒人記得
又或是怎麼從信耶穌去砸傳統神像的行動到成為國賊及其權貴徒孫的洗腦造神
以及如何四處行騙發大財組織募款炒新聞又或一敗塗地先跟外國勢力賣國內這個那個是很可惜
不過目前教育可沒有要讓人從中學到什麼教訓
現狀台語台文狀況問題(?)回答上略整理 - 比較世界語文學人權狀況
2.中國有百萬朝鮮族,韓語接近朝鮮語,韓國是韓國文化中心,in hia 中國人有想講愛走去韓國,ah 台灣是台灣文化中心,韓國使用韓語無經過殖民,台灣使用中文有,越南獨立建國隨脫離漢藏語這「in ê 學術」,現實現狀漢語是中國學術發明服務政治,語言接觸會影響用語&文法無代表分類關聯性,好–lah 人類非洲來全非洲語。
另外,Philipine語、印尼語馬來語應該有法溝通(當然 in 國語言 kài chē),南非非洲語&德荷語等 mā 應該有法溝通,有各自名,Spain、南美所謂 Spain語國家,語言名稱有差(Castellon、Español),Pakistan、印度有共通語言,書寫法 soah 無kâng 有各自名等、烏語&白露斯語95%相通、北歐三國、東南歐語言相近 māsī–lah,各有名、各有編碼攏獨立國家,這是各地歷史發展狀況 無kâng,過去百外年歷史台語出世,Tâigí 叫台語真自然無問題,ah 今中殖「國家語言發展法」講台灣各族語是國語,台灣語言書面分類叫台灣台語、台灣客語、台灣原住民族語等。
(一項國中生程度–ê 會講英語美國,拜託,人是講英語 ê 歷史移民建國,有人為台灣建國?中國建國殖民講是台灣?Ah 閣有,人Belgiuem是有分做三語區行政,這種自治區語區概念世界有,Euskera, Catalan, Welsh, Quebec…)
3.今台灣各族台灣國民(Nation)用自家語講寫台文,講是 Tâigí(Taioanese, Taiwanese Tâigí)、Thòivànfa…(台語意) ,通稱Taiwanese xxx(用 Taiwan 意近日本用 Japan 無用 Nihon),族群名用自家語講是台灣人,無分族群社會若有平等全是台人(清國咸豐1853《勸和論》有論),無禁止人族群做台人,勿爭–lah 無聊,閩南無台灣。
閩南認真 beh 論這現代意義是中國學者發明,in 中國現代愛用 in 去用,ah 現代意義歷史是無台語長,伊若愛論是有歷史名詞意義,閔意思 kah 蛇無關–lah,另外歷史例是清國台灣《勸和論》內有寫閩粵人愛做台人,伊無寫漢人這詞-漢人這香港今普遍無人聽過啞無人用咱台人卡清醒–neh,中國人飼 ê 中國屎勿食–lah,這詞親像 華Chinese人 真模糊有爭議,咱台灣以後勿閣用,著是講這閩粵是咱人類祖先之一,台人-各台灣人存在前使用–ê 分類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