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靈工作帶來的改變
撰文:馮天聰牧師
日期:2024年5月26日
撰文:馮天聰牧師
日期:2024年5月26日
今天我們讀的《使徒行傳》11 章,是關於初期教會的一段重要的歷史記載。 裡面提到彼得接觸外邦人,更為住在該撒利亞的哥尼流一家施洗。不過彼得的 這些行徑並沒有得到大家的誇讚,他回到耶路撒冷後更面臨嚴重的指控。在該 撒利亞哥尼流家發生的事情,很快就傳到了耶路撒冷基督教領袖們的耳朵裡, 他們於是請彼得來將事情解釋清楚。那些奉割禮的門徒和他爭辯說:「你進入未 受割禮之人的家和他們一同吃飯了」。他們對彼得的行為深感不悅,因為根據猶太人對摩西律法的理解,虔誠的猶太人是不可以與外邦人一起吃飯的。基督教在開始的數十年中,基本上是由猶太人組成的,他們接受耶穌為舊約眾先知所預言的那位彌賽亞。因此早期耶穌的信徒都是謹遵律法教導的忠心的猶太人。 他們並不認為耶穌基督的福音已經抹去或廢除了舊約的規定。在他們觀念裡唯有猶太人,唯有肉體上受過割禮的人,才是屬上帝的選民。那些沒受過割禮的, 居住在外邦的,都與上帝的救恩無關。
早期教會要突破猶太律法,接納外邦人一事,非常不容易的,是上帝一步一步的啟示與帶領的。上帝透過接二連三的安排,引導彼得去接觸外邦人;更以異象去說服彼得去為外邦人哥尼流一家施洗。彼得和他的同伴們之所以相信 這確實出於上帝的旨意,是因為聖靈降在哥尼流和他的家人身上,正如五旬節那天聖靈沛降在門徒身上。聖靈既分賜給猶太人,也以同樣的方式分賜給外邦 人,那就證明受割禮並非是成為耶穌信徒的先決條件。
早期教會後來之所以能迅速成長有許多因素,其中非常重要的,就是他們 有願意被上帝改變的態度。他們跨越狹隘的民族主義,走出猶太教的包袱,開放接納外邦人。彼得的異象和哥尼流接待彼得到他的家,與及彼得為他一家施 洗這些上帝的工作,成為教會及宣教歷史裡一個重大的轉折點。在短短的時間, 福音就真的按照耶穌升天時所說的,傳到了「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馬利亞,直到地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