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0611天母水管路古道夜觀
之一(白花草整理) 之二(冠羽畫眉整理) 之三(小胖/蔡耀輝)
1110611天母水管路古道夜觀
之一(白花草整理) 之二(冠羽畫眉整理) 之三(小胖/蔡耀輝)
夜間觀察是荒野自然體驗的重頭戲之一。
記得以前要去跟夥伴夜觀時,家人總是擔心地不斷叮嚀,晚上烏漆墨黑有什麼好看?要注意安全啦!其實跟解說員夥伴們夜觀,是一件快樂好玩的事。可是,要帶別人進行夜間觀察活動,卻是一件有難度的事。動物原就是可遇不可求,晚上更難尋覓,就算遇到了也不一定認識,因為白天可能沒見過。而在白天,「聽」,也許不是重要的功能,而晚上,「聽」就變的很重要,所以要會「聽」聲辨物。
這次碧芬姐,惠慧跟純珠,接了6月「天母水管路古道」夜觀的活動解說,因此他們三人、小蔡組長及我(小胖),提早一週的週六晚上先去探勘。還好有碧芬姐,她沿途講解了很多,也喚起我們的一些記憶。那天走到很晚,第二天都變「鐵腿」了。
因疫情影響,6/11當天對外的活動,臨時取消,改以帶34解的學員為主。我們及溪山組夥伴,下午也再探勘一次。大夥從中山北路底的登山口,由下往上走,一邊觀察,一邊互相討論,一直走到山仔后的陽明天主堂才休息用餐,同時也在此等候34解的學員。這時天空開始下雨,撐傘或穿雨衣都不方便進行解說,我們推估進入步道後,因有樹林,下雨影響應變小。
6點多,34解學員都到齊之後,大夥下了竹林階梯抵達水管路,碧芬姐在此介紹水管路的「前世今生」,並提醒大家,今晚要善用「五感」來體驗。為了解說方便,將學員分成3隊,由碧芬姐,惠慧跟純珠各帶一隊,隨即展開今晚的夜觀活動。
為了避免擠在一起,碧芳姐先往前走,其餘在原地做解說及體驗,但這些安排,在遇到第一位「住民」後,就完全沒用了。原來前方傳來有斯文豪氏蛙,而且很容易觀察,三隊馬上合成一隊,再加上溪山組夥伴們,一群人全擠在一區。有人拍照,有人幫忙打光,好不熱鬧。
才跟大家說要小心,有蛙就有蛇,前面草叢中就出現雨傘節。「真是好可怕!」,我是在說這群解說員,他們看到毒蛇時,居然又興奮又激動,反而是這條台灣毒性最強的雨傘節,嚇得逃之夭夭。
接著來到小溝渠處,陸續看到健美生先似的古氏赤蛙,還不只一隻,水中還有蝦子,紅娘華,時而又傳來斯文豪氏蛙像鳥叫的聲音。當然,少不了盤古蟾蜍的出現,呆呆無辜的表情,馬上迎來大家的手機拍照。
荒野解說員的自然觀察,本來就走得很慢,今天晚上更是感覺深刻,實在「慢」到不行。原計劃8點時,要到水管路終點的涼亭,進行分享後結束。實際上,走了1個小時多也還走不到1/4,只好狠下心來催促大家往前走。
到往翠峰瀑布叉路前,小蔡組長要大家安靜一分鐘,把燈關掉,靜靜地感受夜晚的氣息、聲音及感覺,在這一刻,風聲、雨聲、水流聲突然大了,遠方領角鴞叫聲也清晰,蟋蟀聲音斷斷續續,還有遠方的車聲,原來靜靜的夜,是如此熱鬧。
拜科技之賜,現在的手電筒又亮又持久,無論尋找或觀察東西,都幫忙很大。因此,大家看到了許多動物,有蜚蠊、煌蟲及荳元菁;晚上有蟲,當然有踟蛛,看到了盲蜘、白額高腳蛛、姬蛛及吊鐘姬蛛;當然少不了長像奇特的、如:蚰蜒、灶馬。
活動中,看到會動的,大家都急著看,擔心逃走看不到,所以不易慢慢看,只能說一下特徵及習性。反而植物比較容易解說,晚上看植物的好處,是容易「聚焦」,黑暗中,燈光一照,關鍵處馬上表露無遺,再加上手摸感覺敏銳,學員馬上有所體認。像碧芬姐帶我們看的觀音座蓮,燈光一打,馬上清楚地看到在變化的葉子,了解重演現象。看澤蘭的葉是否有柄無柄,來辨識田代氏或是島田氏?還有觀察各種蕨類,其中很奇特的是「會走路」的海南實蕨。
時間過得很快,走不到一半就8黠多了,組長小蔡只好就在海南實蕨旁的較寬步道,進行分享及結束活動。
部份夥伴往回走到山仔后開車,部份則繼續往前走,下階梯到中山北路。途中還看到拉都希氏赤蛙,最驚訝的是,在下山前的涼亭,大家聞到陣陣花香,原來是森氏紅淡比開花了,最後補上了五感中的「鼻」感。
隨著逐步下山,才慢慢感到終於把活動平安帶完,緊張的心也輕鬆起來。希望今晚的夜觀活動,能讓溪山組夥伴及34解學員們,領略到夜觀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