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0829山稜線植調
圖文:冠羽畫眉、麻雀、水筆仔、紅檜、水晶蘭、筆筒樹、小筆筒樹、山艾
1100829山稜線植調
圖文:冠羽畫眉、麻雀、水筆仔、紅檜、水晶蘭、筆筒樹、小筆筒樹、山艾
八月上旬雨量充沛,八月下旬的此刻連日高溫無午後雷陣雨。時序上已漸漸進入 楊國禎老師所謂的"天文上秋天",儘管隨著近年氣候變遷趨勢,本島夏天有漸漸拉長趨勢,眼看八月將過,白天高溫卻還是能達35-36°C,不過經過漫長萬千年演化的植物,多數還是依循著其本身的生長與繁殖物候週期,差別出現在於更細微的尺度下,個別物種因應不同環境或氣候因子的調適策略有別,有些物種花期漸提前,有些物種花期漸延長,也有些較敏感的物種容易受到極端天氣影響而出現物候週期混淆,以陸域森林生態系統而言,這些變化對於各地區植物與其相關聯生物之影響為何?受威脅物種是否因此需要更加強保育?種種問題早已是當今物候學探討的重點。廢話不多說,還是來跟著夥伴們一起來看看,本月精彩大崙尾山稜線植調紀錄。
重點1) 增補物種名錄: 紫茉莉(中社路底邊坡/外來種 詳下圖)、賊仔樹(靶場大岩石後方/芸香科原生種/以前沒有特別注意當步道上的都是同科雌雄異株的食茱萸,但兩者無論葉序小葉柄長度甚至花序花朵型態都有別到是)、白鶴蘭(由於主要分布範圍不在步道和山稜線植調線因此過去少特別留意,米粉道和大崙尾山東南側較原始土徑有零星族群)
重點2) 本月由多種植物果實輪番登場,紅橙黃綠青紫,有些落果滿地不用找,有些卻得照片放大拼命找(如黃杞還真的找到一串果)。
重點3) 靶場周邊區域林下紀錄到1株青剛櫟小苗、但有一株高大銀合歡下有大量小苗(略清除部分未來移除成樹)、小花蔓澤蘭族群仍在需定期清除。
重點4) 編號倒數幾棵白果雞屎樹成熟多株(老欉)繼去年倒下一株,上月發現傾倒的另一株本月已枯萎,猜測可能原因之一,是因多株生長過密,生長所需的環境資源高度競爭下,導致族群同種之間的"自我疏伐(Self-thinning)"現象(類似排擠效應),但僅是猜測,亦不能排除是環境氣候變化或生物性(如真菌)危害,而嚴格上這都需進一步實驗調查才能釐清,不過針對原生瀕危物種的種內競爭現象,相信也是國內極罕見珍貴的觀察了。
重點5) 今日蝶況之盛,想必有因,原來是許多食茱萸大樹盛花,拍到一些好久沒有看見的蝴蝶精靈(如:幼蟲以菝葜為食草的琉璃蛺蝶(詳下圖),也有過去未曾記錄到的(呼叫蝶類高手夥伴幫忙介紹。小編補:素年已幫忙鑑識了)。
重點6) 本次冠羽畫眉邀大家植調後,走一趟夥伴們少有機會探訪、路徑稍微較少人為破壞的土徑---大崙尾山步道-南面腰繞段,而在接回「大榕樹下(即那塊私有平坦區)」前,約400公尺處,我們發現了一株高逾13米、胸徑達12公分的光葉柃木(Eurya nitida var. nitida)!
這極有可能是整座大崙尾山,甚至全台灣(因是紅皮書近危、全台侷限分布於五指山系一帶山頭)數一數二大的母樹了,忽想起林試所徐嘉君博士近來常上媒體,正是因為發起「找樹的人─尋找臺灣最高的樹」計畫,也許未來荒野溪山志工們也能發起一個尋找大崙尾山最老最大的光葉柃木(或其他珍稀樹種)活動。
想著這座山儘管接連遭受無論公部門或在地人是不當干擾、危害,遊客(垃圾)也越來越多,但每次植調都能發現驚奇,我想這是大崙尾這樣一座山,偉大的地方,未來,只盼能有更多人能親近、瞭解他想傳達的故事,並願意一起守護。
本次參與志工:冠羽畫眉、麻雀、水筆仔、紅檜、水晶蘭、筆筒樹、小筆筒樹、山艾。
增補的物種:紫茉莉(中社路底邊坡/外來種)
琉璃蛺蝶 幼蟲以菝葜為食草
13米高的光葉柃木,它極有可能是整座大崙尾山,甚至全台灣(因是紅皮書近危、全台侷限分布於五指山系一帶山頭)數一數二大的母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