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1201臺灣山桂花新發現?

圖文:蔡志忠(大頭老師)

我這個月跟台中大肚山組的植調夥伴一起去植調紀錄,看到步道上的台灣山桂花都是乾癟的綠果嗎?我問是一次花或是二次花的結果?夥伴說,是從年初開完花結果後就一直維持這樣的形態,這才讓我驚覺,或許台灣山桂花存在著二種不同功能的果實型態。

我們平常吃的台灣山桂花成熟果是白色的,裡面是黑色的種子,昨天才發現,原來台灣山桂花也有綠色的成熟果,果實內、除了黑色成熟的種子外,還有一些五顏六色未熟的種子。這二種果實型態,猜測白色是靠動物傳播,綠色則是自生傳播。

後來跟大肚山的夥伴討論,他說也有觀察到綠果經過很長很長的時間,就有機會變成白果,也就是說,或許白果型有可能是2年以上的果實,而非當年生的果實,這部分未來植調上也可以多多注意,我明年會在大肚山組的步道上,綁大約10串的花序和果序,以方便每月監測其果實的成長情形,另今年也要來進行白果與綠果的繁殖實驗。

目前還不知道這種隱蔽色的果實成熟期應該有多長?所以日後的物候監測可能要多注意一下,我們昨天在大肚山的台灣山桂花,幾乎是年初開花,到年底都掛在枝條上,以前我都以為是乾掉的果實,沒用了。

綠果幾乎沒有被吃的跡象,整串序大致維持得很好,所以都會以整串果序掉落,然後在地面上或許還可以靠螞蟻傳播,但這部分還只是臆測;而白色果實就很容易脫落了。

白、綠型果實會在同一株出現嗎?有些會有,有些不會有,像我們在大肚山看到的,基本上都是綠色的,我也只看到一顆白色果。

以後的植調要注意這點了:白果期過後還有綠果的,或果期中明顯綠多白少的,這種也要列入植調。

所以請大家未來在植調時,對白果型的台灣山桂花植株,觀察是否每年都會有白果的出現;綠果型的部分,也是可以觀察是否一年內都是以綠果為主,何時會掉落,何時會開花,開花與果期是否同期存在...等等。


大軍問:
      二種果實型態,白色是靠動物傳播,綠色則是自生傳播?白色/綠色 應該是授粉或未授粉/授粉不完全的果實⋯⋯。

大頭回:
      所以需要繁殖實驗,如果綠果可以成功繁殖,就不會是授粉不完全的問題了,而目前看到綠果的機率是較大的,所以有可能是白果才是不完全授粉。二種都要繁殖實驗,如果都可以種出來,那這中間差異的原因就很有趣了。下次要來解剖白果型。

山艾:北投、內湖的茜草樹果實,也常常看到掛了很久(至少一年) 可以再觀察。

Mira:12/8聽蘇大哥提起後,打開綠色的果,都是黑色種子,沒有果肉.....

大頭:我還沒解剖過白色的,Mira若有機會也解剖一下白色果實的內部看看,我這星期有機會再去採集看看。只是不知道同一花序,從開花到綠果,從綠果到白果所經歷的時間,若可行的話,可以從2025年開花枝條綁細綿繩,好好的觀察。


白色型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