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考解析專區


劉宇挺 教授

學歷: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英語教學博士
現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學系教授

前 言

還記得20年前還是年少輕狂的學生時,一位在ETS擔任托福測驗研發的教授曾告訴我們:「考試選項中設計要謹守一次只能考一個語言的面向」,例如若是要考字彙,就要確保每個選項的詞性都要一致(不能同時考單字,又同時考詞性),且那時候的托福紙筆測驗,聽說讀寫技巧都是分開測驗,分布在不同的考試區塊。但是有些當初ETS測驗權威奉為圭臬的語言測驗設計準則在經過了接近20年的變革後,都有實質的改變。譬如說,原來聽說讀寫技巧分列在不同題組,然而在現今ETS的測驗中,整合語言技巧的測驗已經蔚為潮流,一個題組內有可能考生得同時閱讀與聆聽不同的資訊,才能作答。同樣的改革也發生在新型學測中,這些進化與改變都是為了讓考試內容更能反映考生素養能力。如果考試引領著教學的方向,今年的新型學測的確為老師指引了一個重要的教學新方向。

廣 泛 閱 讀 超 重 要 !

在今年新型學測中閱讀的份量不算輕,從第一大題後的文意選填、篇章結構、閱讀測驗、甚至到混合題型,考生都得進行大量的閱讀,甚至有圖表分析、及圖文相關的高端思考。每篇閱讀的長度其實與一般高中課文長度差不多,單字難易度適中(B1-B2之間)。但是因涉及的閱讀短文數目較多,對於平時沒有大量閱讀或閱讀速度不快的考生,將是沈重的負擔。閱讀速度需靠平時大量廣泛閱讀,很難單靠平常上課的intensive reading顯著提升,平時考生若能有廣泛閱讀的習慣將會更容易應付新型學測的閱讀題材。

在新型學測著重大量閱讀的設計下,仔細閱讀後還會發現,新型學測的每一篇閱讀素材幾乎都能讓考生學到新知,這是相當正面的考題設計。譬如在閱讀題組有關大富翁的遊戲介紹,同時也教導考生財富分配中兩個重要的原則(all win vs. win all)及這遊戲如何把這兩個原則納入遊戲過程中,達到寓教於樂的目的。除了考試題目的教育意義外,每一篇閱讀幾乎都是架構完整、結構縝密之寫作範例;不但每段主題句充分反映該段內容,段落內的句子資訊皆能環環相扣。平時就對於篇章結構具有相當敏感度的考生將更容易去解讀文章的內容,進而抓住不同層次的重要資訊。這也暗示著要準備新型學測,考生需要開始累積閱讀篇章結構嚴謹的各式文體

*圖片來源:大考中心110試辦學測英文試卷(閱讀測驗題)

貫 穿 本 次 考 試 文 章 的 篇 章 結 構

篇章結構在新課綱中的重要性不言可喻,在新型學測中更是扮演相當重要的份量,此次新型學測除了有一獨立的篇章結構題組外,篇章結構的概念更是貫穿本次學測所有閱讀材料的內容;許多隱含在不同題組的問題,更是在測驗考生對於篇章段落的文意發展、各式轉折詞及慣用語的掌握及運用的能力。在本次新型學測中,就有許多考題是在測驗考生「解構篇章結構的能力;考生要有能力判斷「某一個段落」功能角色(role)與本質(essence)。以往測驗題可能都只是詢問考生「整個」文章的大意(gist),但是在本次測驗題組就有兩題目細問考生「某一段落」的目的與意旨。另外,也有多道題目測驗考生是否能夠利用上下文脈絡了解段落中的某一個「回指詞」(anaphora)所談到的是前後文中的哪一個人事物(且這回指詞指稱的人事物甚至隱含在有段距離的上下文中)。

*圖片來源:大考中心110試辦學測英文試卷(閱讀測驗題)

舉例來說,要能回答閱讀測驗37題所詢問的this group的指稱事物,考生就要能充分掌握理解this group之前2-3三句話的意涵。同樣的,當考生在回應閱讀測驗41題時,要能掌握a rages-to-riches myth所指稱的答案,就得掌握這個指稱詞上方所有的句子,及這指稱詞下方的句意。這個測驗考生對於指稱詞掌握的題組在混合題48題又出現一次。從上面這幾個例子,我們可以發現新型學測對於考生的理解測驗,已經藉由不同題型與方式,確認考生在不同層次(macro- and micro-levels)的篇章結構掌握。上述篇章結構的比重跟重要性暗示著,平時閱讀短文/課文不能僅僅把它當成單字習得及閱讀理解層面的素材,更要在平時利用各式文本進行解構文體的訓練,強化篇章結構各面向的認識與敏感度,隨時訓練自己理解文意脈絡、擷取、拆解文章不同層次(段落/句子/重要關鍵字)的重要訊息。而要達到上面的不同層次的閱讀素養,老師在帶課文或其他文章的導讀與分析時,就不能僅僅做(從頭到尾)一次性的帶/導讀,而是要帶學生做多次(非線性)來回解析文章不同層次的意義意涵。

混 合 題 型 與 跨 語 言 技 巧 的 應 用

測驗考生跨語言技巧的應用也是本次新型學測中相當有新意的題組,此跨語言技巧在混合題型中展露無遺。混合題型中跨語言技巧的強調要從閱讀當中連結到寫作,讓考生轉化他們的閱讀理解,(精確地)表達自己。更精確的說,不是只是要考生讀懂而已,而是讀懂之後考生必須能夠(透過書寫)正確地闡述(產出)他們所萃取到的文意或資訊;這種「精確閱讀及(產出)闡述」反映在混合題組的設計與答案本質上:混合題的產出(書寫)答案都是有精準/正確答案的,但是這答案卻不是侷限在一個句子資訊就可得知的,考生需見林又見樹,理解整個文章脈絡(forest)、精確擷取各段重點與資訊(tree)才能產出的答案。

上述跨語言技巧的應用在混合題組中發揮得淋漓盡致。例如,混合題組第一題就是一個以克漏字原型做變形的應用題:在此變形題目中,考生首先得要閱讀一個由三個段落組成的短文,接下來要在該短文第一段中擷取一個字,把這個字填入一個與該短文相關的獨立句子中。

*圖片來源:大考中心110試辦學測英文試卷(混合題)

不同於以往的克漏字選擇中所需填寫的字都已經提供給考生,在此克漏字變形題中,考生須從一有前後文的段落中找到一個適當的字、並且要把這個字的詞性轉化(insult名詞 =>insulted 動詞的過去分詞型態),並正確寫出。混合題第一題難的地方在於完成這答案所涉及語言知識的複雜性:它涉及不同層次的單字知識(字彙形式、語意、詞性、語用)、不同層次的「精確閱讀」理解能力(點:字彙;線:句意;面:段落層次)、當然還有跨語言技巧(閱讀與書寫)。

第二個混合題的挑戰是測驗考生對於「指稱詞」的掌握,為了回答his unfriendly former ally這個指稱詞中意指的人物,學生先要判斷his指的是文章中的哪一個人物,再根據這個資訊研判後面提到的unfriendly former ally是指涉誰。也就是說上面這指稱詞同時包含了兩個指涉的人(two referents);要能順利回答這個答案,不能僅僅根據這個指稱詞的前後句子,而是要根據整個文章的資訊的理解來回答,若沒有上述點、線、面層次的精準閱讀,可能不太容易有正確的詮釋。關於這題,還有一個要稍稍注意,但也是很有巧思的地方。這題的產出答案是Duke of Austria, Leopold V.一般考生在閱讀時,若可以正確地解構這題中兩個指稱詞所指的人物,大概都可以得出正確答案:奧地利公爵。但是如果是對大多數的考生都是簡單的東西,為何還要考呢?其可能原因如下。 在閱讀過程中,可能不是所有的考生都會細心地注意到公爵這個榮譽稱謂的第一個字母是需要大寫的(如:Duke of Austria; Duke of York),也因此在寫下答案時,就可能會以小寫字母duke寫下這個答案,因此犯了「型」的錯誤。這也是在考驗學生在作這個跨語言技巧題目時,在轉化閱讀資訊到(書寫)產出的過程中,是否有注意到(語言)形式的正確性,也再次強調在「點」(字彙)這個層次精準閱讀的重要性。

*圖片來源:大考中心110試辦學測英文試卷(混合題)

第三個混合題中,考生必須從三段的文章中挑選一個字是與這題題幹中所提供的定義(a place where coins, medals, or tokens are made)相符的,並寫出該字。這題表面上看起來是在測驗考生對於某一個字定義/意義的掌握(matching the definition to a word in the passage)。但這題目更深層的目的是要看考生是否隨時在閱讀過程中確實利用前後文去交叉思考、咀嚼、推敲所讀到的資訊(現在我讀到的是什麼,這與上面講到的東西關聯為何,接下來可能會讀到什麼)。若只是膚淺地掃過一次文章沒有在閱讀過程中交叉思考所讀到的東西,是不太容易回答這道題的。譬如,這題目的答案是第三段中mint這個字,若讀到這個字時,考生沒有使用前後文資訊稍稍推敲,只是在腦海中把這個字定位成「一個看不太懂的字」,則這題將無法順利完成,但若在閱讀文本過程中,遇到該字時,有稍稍利用情境資訊做上下資訊交叉思考,則有效地協助考生在短時間內快速的在三段的文章中正確地擷取這題的對應字。回答這個題目所需的能力相當類似混合題第一題的克漏字變形題,都涉及不同層次單字知識與不同層次的精準閱讀理解。但是比第一題更挑戰之處在於考生須要從整篇文章中(非僅僅一個段落)去精確地擷取出一個與題幹定義相符的字。

*圖片來源:大考中心110試辦學測英文試卷(混合題)

第四個混合題的挑戰在於最後的多選題,考生需要選出不只一個與文意相符的敘述。本質上,這多選題的選項都沒有涉及reading beyond the lines的艱難申論選項,所有的選項僅需考生真正讀懂整個文章。但是這也是這題目難的地方:考生得「真正讀懂」,否則很難以作(傳統)多選一的題目的去除法(elimination)或猜測策略來完成本題目。更重要的是,要完成、確認此多選題答案,考生可能得反覆確認,此時擁有足夠的閱讀速度來進行多次閱讀、正確擷取資訊就會是關鍵。可以說,整個混合題實質上就是高級理解素養題組,涉及各種不同層次的閱讀理解且涉及跨語言技巧(閱讀、書寫)的轉化。平時教師若能引導學生多練習跨語言技巧題型,帶領學生熟悉不同文體(記敘文、描寫文、比較文、說明文、議論文等)範文文本,並帶學生對上述文體的解構、建構,強化不同文體文本的解讀,考生將較能掌握此類型題組的挑戰。

*圖片來源:大考中心110試辦學測英文試卷(混合題)

圖 文 整 合

最後,要為今年新型學測的閱讀測驗帶入圖文整合題型深深喝采。藉由閱讀測驗(第43至46題)談論印度時區的文章 ,學生要從選項中的時區圖中,選出符合文章文意的時區圖。傳統文本的文字插圖常常扮演著裝飾的角色,讀者是否有在閱讀過程中同時參考圖片資訊按文索驥幾乎不會影響太多文本理解。但是在此次考題中,考生若能在閱讀(這篇有關印度時區的)文章時,就能同時參照選項中時區圖文資訊,將會更容易理解與掌握這個資訊量頗高的短文。但是,若考生是先閱讀文章,沒有同時做圖文整合理解,而是以圖文分開處理的方式閱讀的話,將不容易一次就把文章重要資訊精準掌握。同時圖文整合對於單字或閱讀能力較差的學生對於重要關鍵資訊的掌握也有相當正面的助益,因為不需僅僅依賴文字擷取資訊。因此,對於單字不夠或閱讀能力較差的學生,更應加強圖文整合能力的訓練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新型學測這個需要圖文整合閱讀的題目中,連申論題目的選項都是以圖文資訊的方式呈現,這暗示著以後考生的閱讀材料,及教師的上課方式都得要有質的改變。建議教師平時上課不能只是著重文章的閱讀,若材料的準備上也能帶領學生多閱讀不同性質的資訊圖表,將更可以培養學生圖文整合素養的閱讀能力

結 語

此次非選擇題、翻譯題的所需用字皆是一般程度考生即能應付,只要「守成」,掌握基本文法,使用基本語構的句子,應該就可以游刃有餘。但是英文作文的「提示」仍需要仔細閱讀,所有文章提示每個段落要帶到的資訊都需要寫入。若考生平時就有閱讀篇章結構嚴謹的文章題材,應該是有足夠的養份去寫好段落分明、環環相扣的好文章。希望藉由此次學測的變革,鼓勵教師在課室中帶入更多的素養教學,避免填鴨式的教學,一起協助學生成為更有思考力與判斷力的語言使用者。

參考資料來源:

https://www.ceec.edu.tw/files/file_pool/1/0L251351892018529090/02-110%E8%A9%A6%E8%BE%A6%E8%80%83%E8%A9%A6%E8%8B%B1%E6%96%87%E8%A9%A6%E5%8D%B7%E5%AE%9A%E7%A8%BF.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