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兩地恢復通關後,本校立即與內地姊妹學校商議交流計劃及活動。而在兩校的配合下,本校於4月6日亦帶領30名同學與姊妹學校進行實體交流。
本校的學生與姊妹學校的學生一起度過了一個難忘的日子。當他們參觀姊妹學校的校園時,他們被當地學校的設施和環境所深深吸引。同學們互相交流,分享彼此學校的特色和文化,這讓他們更加了解和欣賞彼此的背景。
其後,兩校師生共同參與觀鳥活動,過程中同學們觀察並學習了鳥類的飛行方式、覓食習慣以及生活習性。這不僅加深了他們對自然界的認識,還讓他們更加珍惜和尊重生物多樣性。
同學們之後分成兩組進行陶藝和人工智能課程的體驗。在陶藝課中,他們發揮創意,用陶土塑造出自己的作品,這不僅展現了他們的藝術天賦,還促進了彼此之間的合作和交流。在人工智能課程中,他們學習了關於AI的基礎知識,並一起參與利用AI來辨別香港的紫荊花及東莞的白蘭花,這讓他們更好地理解和應用人工智能技術。
最後,姊妹學校為本校學生預留了一塊勞動基地的泥土,這象徵著兩校友誼的種子。同學們一起種植蕃茄,這不僅是一個實踐綠色環保的行動,還代表著他們之間的情誼和連結。他們將共同護理這些蕃茄植物,期待著未來的收成,也期待著兩校友誼的不斷茁壯。
這次經歷讓同學們感受到了彼此之間的情感連結,他們在各種活動中互相合作,互相幫助,建立了深厚的友誼。這次交流經驗將成為他們難以忘懷的回憶,並且將繼續影響他們的成長和人生。參加的同學均表示活動十分有趣,有很多從未體驗的活動,而且認識了不少新朋友。透過是次活動,期望能提升同學對內地的認識,加強國民身份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