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區民權社區發展協會服務涵蓋4個里,區內年滿65歲以上長者有4千多人,因位處都會區,高樓林立、人口密集,其中軍公教退休者不少,但因子女或各自成家立業遠離,或各自忙著自己工作、照顧下一代,社區內出現許多獨居長輩愁困家裡。
協會將這些宅老一一召喚到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和銀髮俱樂部,利用動健康和老人共餐,讓宅老重現歡顏,理事長邱秀蘭表示:「絕不讓孤苦伶仃的長輩窩在家裡終老!」邱理事長對社區據點經營充滿使命感,在她及志工的努力下,常到據點參加活動的長輩已超過400位,占全社區老人一成,這項成果讓民權成為新北市績優社區,也在107年榮獲全國社區照顧關懷據點金點獎,許多社區甚至組團來觀摩取經。
新北市永和區的民權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邱秀蘭回顧,5月中旬疫情爆發時的狀況,「真是哀鴻遍野啊!」剛開始社區傳出有居民確診,但當時公家機關處理量能不足,確診居民待在家3天,無法被送出社區前往安置之處,引發社區裡其他長者高度焦慮與恐慌,尤其聽聞年長者為感染新冠病毒的高危險群,社區裡有許多老人向協會哭訴,擔心自己是否被感染,甚至有人跑到自家屋頂上大喊:「是要讓我死嗎?」各種狀況頻傳,協會不僅要對外求助處理確診居民的安置問題,還得要對內安撫長者的焦慮情緒。
許多高齡族群平常會去社區關懷據點,或長青學苑之類的社區活動場所,目前因疫情處於三級警戒狀態,幾乎都暫停活動和課程,長輩們只能待在家。長時間與家中晚輩同處一個空間,不免有紛爭,邱秀蘭提到,社區裡有位失智症的長者,去年疫情期間由兒子居家照護,兒子從事水電工,工作大受疫情影響,情緒不穩定,每次協會志工上門送餐時,只要看到開門的兒子一副臭臉、情緒不佳的樣子,就令人好生擔心。
隨著長輩關在家的時間拉長,家中成員摩擦日益增加,甚至有高齡夫妻吵到要離婚,每天都有家庭紛爭的事件需要排解處理,如何在疫情中把大家的心安定下來是一大困境。
從去年開始,社區就主動邀請醫院的心理師來替長者上課,教他們如何與家中的晚輩相處,邱秀蘭和志工們也常常提醒長者,不要給家中晚輩太多壓力,與其把焦點都放在晚輩身上,不如關注自己的人生,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照顧好自己。經過去年的大力宣導,而且社區長者和協會的情感基礎也足夠,所以今年家庭悲劇驟減。邱秀蘭說:「去年疫情期間真的有很多長輩與晚輩發生紛爭的情況,但今年就好多了。」而目前在家中無法調適心情的長輩,多是去年沒有參加心理抒壓課程的長輩。
疫情期間,長者沒辦法見到自己平常聚會的朋友,協會則替大家成立line群組,固定每天上午和下午有兩個時段,讓大家可以在群組裡發起通話,聊天打屁、互相交換彼此近況。邱秀蘭說:「他們常常都聊到時間超過了還不下線。」對老人來說,每天的空中相會是他們目前生活中的「抒壓必需品」,
本文獲《社區力點線面》授權刊登
原文:長者停課不停學 疫情期間社區關懷照顧不打烊 https://reurl.cc/mLD0oG
關注社區福利發展,請上《社區力點線面》 http://ms-community.azurewebsite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