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綿陽音樂小教室 - 基礎錄音系列 Part2】
上一篇介紹了錄音的基礎器材們,不曉得各位有沒有大致上瞭解了呢!
市面上許多錄音室常見的經典品牌都設計得越來越簡潔漂亮了(⁎⁍̴̛ᴗ⁍̴̛⁎)
所以通常不太需要擔心器材操作的問題!
不過呀,其實器材之間的連接也是可以研究出很多好玩的事情。綿陽們試著把器材連接的順序一步一步的拆開來看ψ(`∇´)ψ
1.) 🎙️->🎛️
在麥克風連接至錄音介面的過程,雖然許多的器材都具備了清楚簡潔的功能。但其實中間還經過了把「Mic Level 」放大至「Line Level」的功能唷!
時至2024的今日,放大訊號的方式也已經累積了不少呢!常見的就有A類擴大(Class A)、真空管(Tube)、場效電晶體(FET),對聲音都會造成不同的渲染。瞭解他們的聲音特性也是很有趣的一件事(≧∇≦)
另外,訊號放大這一回事也時常在音響設備中出現。音響擴大機就是一種放大訊號的設備。他們把「Line Level」放大至「Speaker Level」,經過增益的訊號量才能推動比人還高的喇叭們呢ψ(`∇´)ψ
現在市面上有許多經典錄音室品牌設計的錄音介面,無論是Universal Audio、RME、SSL、NEVE、Focusrite….等。它們都各自設計了自家的前級放大。除了增益訊號之外,每個品牌都有屬於他們自己的聲音唷!
而電容式麥克風、動圈式麥克風,雖然同樣都是麥克風,但他們訊號量的大小可是完全不一樣的唷!
因為構造的關係,電容式麥克風的訊號量比動圈式麥克風來的小很多,所以需要透過48v的幻像電源(Phantom Power)來推動。這樣放大的訊號才能被完整的收錄進去唷!
2.) 🎛️->💻
錄音介面連接至電腦的過程,雖然透過一條USB線就可以解決了。但我們還可以透過電腦來加以監控我們的訊號唷!
我們可以透過軌道的Level Meter(電平指示器);也就是我們觀看音量的圖表。來確保我們的訊號不要過大,通常都會用紅色來做提醒。若是變成紅燈的話,訊號就會因為過大而有失真的狀況唷!
換句話說,訊號的峰值(高度)是有範圍的。若超過了器材所能提供的空間(Head Room)時,通常會伴隨Clip(削平)與失真的聲音。
所以我們可以透過Level Meter旁的Fader(推桿)在預設的位置來監視我們的訊號,確保訊號的大小。通常會建議訊號量保持在Level Meter的中間。這樣後製也可以確保有足夠的Head Room 來進行處理唷!
✨聯絡我們,一起來製作音樂✨
Line|@sheep_studio
2024 / 04 / 19(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