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者/講題介紹

ChatGPT的解析與挑戰 

講題大綱

曾以台大最年輕教授入主資工系的陳縕儂,從台大資工碩士班畢業後,到美國大卡內基美隆大學 (CMU)攻讀碩、博士學位,主修電腦科學暨語言資訊所。畢業後在美國微軟任職,後來為了從事她最愛的教職工作,辭去微軟工作回台任教,深受台大學生的喜愛。陳老師的研究專長包含對話系統、語言理解、深度學習等,也致力於產業界的 AI 推廣,協助企業導入 AI 。

生成藝術的創意空間

生成圖像的特性是什麼

生成圖像與創造力的關係

非設計師如何看待生成圖像

設計師如何看待生成圖像

李怡志興趣為人機溝通,目前任教於政大新聞系,同時也為中央社、報導者基金會董監事。

李怡志曾擔任Yahoo奇摩總編輯,目前教授資訊視覺化、網路內容產品規劃經營、網路數據分析等課程。

資料科學家玩AIGC

資料科學家是一個非常有挑戰性的職業,需要處理大量的數據和複雜的問題。這場演講將討論 ChatGPT 可以協助資料科學家解決哪些問題,並探討ChatGPT其局限性與使用注意事項。讓我們一起探索資料科學家與 ChatGPT 如何攜手創造更美好的數據世界。

謝博士是清華大學統計學研究所博士,推廣資料科學與人工智慧民主化,與台灣人工智慧學校、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等指標性組織合作,至今教導數千位 AI 種子。有感於產業 AI 化,不能僅從知識教育與典範案例著手,謝博士於 2020 年創辦 Chimes AI 詠鋐智能公司,透過科技的破壞性創新,提供低門檻的 AI for ESG 解決方案,包含但不限於節能減碳、工安環保、循環經濟等應用場景,實踐企業永續發展。 

生成式人工智慧相關法律問題初探

除針對近期生成式AI發展應用簡介外,將由倫理議題出發探討如何從政府主導、風險評估、監管及法律面向來迎接人工智慧發展所帶來的挑戰

余啟民博士是東吳大學法律系專任副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人工智慧法律、數位資安法律、電子商務法律及英美法等。目前擔任台灣科技產業法務經理人協會秘書長及中華資通訊法律協會副理事長,在校擔任東吳法學院科技暨智慧財產權法研究中心主任,負責法學院資訊安全、人工智慧及科技相關法律師資延攬。 

心理人看AI

講者將以心理學術工作者的身份,來談談對於 AI 的兩個想法:(1)機器學習算則與傳統統計的互補關係;(2)大型語言模型與心理學知識的相互協助。盼望能讓心理人對機器學習產生興趣,並進一步參與 AI 之建立。

黃柏僩老師為土生土長的心理系系友,於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系獲得學士與碩士,主修臨床心理學,之後因對量化方法有興趣,轉而學習心理計量,於國立臺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獲得博士學位。黃老師的研究興趣在於心理計量與機器學習,近期則聚焦於機器學習算則於心理學之應用,以及其衍生之方法學議題,如可解釋性與統計推論等。 

Inter-promptivity:AI都不AI了,那人文與社會呢?

面對當前生成式AI已然實現的趨勢,相較於人類共存的inter-subjectivity, 本演講以科技與社會交織的角度,由生成式AI的「提示」(prompt)協作啟發,探討人文、社會與AI之間逐漸湧現的inter-promptivity。除了常見的技術與資本化面向,我由人文社會價值面對AI的提示,擇要探討幾種線索:

1、科技-社會想像力;2、誰的AI;3、協作;4、公共性;5、基礎設施;6、生態圈;7、週期。

本演講藉此嘗試思考「我們」的共同演算未來。

林文源老師大學時曾就讀清華電機系,特別因緣下而改攻人文社會領域,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研究所畢業後,公費留學赴英國 Lancaster University 獲得社會學博士學位。著重累積本地經驗拓展理論創新,並嘗試回饋到政策與實務。專長領域包括社會理論,醫療社會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也致力於跨領域教學與研究,近年參與人文社會AI(HSS AI)研究推動,尤其是國科會公共化AI專案。

主持人

對新事物充滿好奇,經歷不同領域訓練,能兼容各種角度的觀點與思考。曾唸過土木、交通,會寫程式、做專家系統研究;後來學資訊管理,接觸企管也鑽研供應鏈管理的數學模式。任教數年後赴美改學資訊學,對資訊、人、科技,與三者間的互動一直擁有熱情。目前亦為台灣互動設計協會(IxDA)理事、台灣使用者經驗設計協會(UXTW)理事、悠識數位資訊架構策略顧問,及《資訊架構學》共同譯者。 

主持人

台灣大學心理學系知覺心理學博士,研究情緒和注意力在視覺辨識過程中的角色,以及它們如何落實在用戶和消費者行為,一直在為心理學銜接應用領域而努力,不相信台灣做不出好的心理學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