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山區下起連續大雨,我們常會發現邊坡上土石夾帶雨水,沿邊坡流下,這些到底是山崩?崩山?土石流?泥流?還是?
一般來說,發生在山坡地的災害我們稱之為坡地災害,而坡地災害泛指土壤、岩石等地質材料受重力作用,而發生向下運動所造成破壞的行為。
土石流係指泥、砂、礫及巨石等物質與水之混合物,受重力作用所產生之流動體,沿坡面或溝渠由高處往低處流動之自然現象,可分成三個部分:(1)發生部:多半為崩塌發生區,為主要土石、料源生產區。
(2)流動部:崩塌的土石混合水往下流動,流動過程中,粒徑大的土石在上面。
(3)堆積部:水流夾帶土石最後堆積及停留的區域,通常以扇狀中間高兩側低的方式分佈。
岩塊或岩屑自斜坡或陡峭的懸崖上由空中落下稱為落石。落石常由於振動或偶因根楔作用(植物的根將岩石中的裂隙撐開)而誘發。在高山地區冰楔作用則常是落石的主要原因,岩石裂縫中的水結冰,在岩壁裂隙上施以壓力,使岩石破裂分離而下墜。一般發生在峭壁、斷崖及峽谷地形。
岩體滑動為整片岩體完整往下滑動,屬於規模較大、滑動面較深的坡體移動現象,滑動速度若較慢一般也稱為地滑。
為風化的土層、岩屑或鬆軟破碎的地質材料,受到豪雨或地震引起崩落滑動。這些風化的地質材料通常在不同地層的交界面或者土層和岩層的交界面崩塌機率會比較大。
當地層或不連續面之傾斜方向與邊坡之傾斜一致且兩者走向夾角在20°以內者較易發生順向滑動,在此種狀況下之邊坡,可能會因為坡腳切除致失去支撐力,若雨水下滲至地層面上造成潤滑作用易使上方岩層沿層面下滑,遺留平面狀地形。
臺灣位於聚合性板塊邊界,強大的擠壓力量往往造成岩層傾斜、彎曲,從其傾斜的方向可判斷為順向坡、逆向坡。順向坡一旦滑落常造成驚人的災害,認識岩層特性避災而居,就是最安全的選擇。
在莫拉克風災之前,這裡原是群山繚繞、風景秀麗的...小林村。莫拉克風災臺灣50年來最嚴重的水災,死亡人數高達600多人。小林村在此次災害中慘遭滅村,而南沙魯村也遭土石流嚴重襲擊。美麗的家園一夕之間,只剩一片黃沙礫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