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後砲台最大的特色在於中國風格的營區建築,中國式的八字門八字牆,門楣上的「威震天南」,牆上磚砌相對的囍字,角落搭配蝙蝠刻紋,壁面、階梯面的許多傳統建築花樣,都值得令人細細品味。
感言:如果只能用一字形容,就是「累」,在這陽光普照,風光明媚的時刻,我們爬上了著名的旗后砲台,雖然很累,但真的很興奮,因為能俯瞰整個高雄啊~整個就是爽!
民國前29年(西元1883年)設置的高雄燈塔,俗稱「旗后燈塔」,位於高雄市旗津區旗后山頂,其塔身則為台灣地區唯一的白色八角形磚造燈塔,頂部呈現圓筒形,可由燈塔陽台眺望高雄市全景。高雄港是台灣南部的主要門戶,因此興建高雄燈塔自有助於確保商船往返貿易的安全。已有一百多年歷史的高雄燈塔,不僅見證了高雄港篳路藍縷的開發過程,於二次大戰時雖曾遭受機槍掃射,惟並無損害,始終發光不輟。
感言:這裡也是個能俯瞰高雄的好去處,更是拍照打卡的必拍景點。兒也是旗津最著名的古蹟之一呢!
位於旗津的天后宮是高雄市最古老的寺廟,其建廟時間可追溯到清康熙十二年(1673),相傳當時有位福建漁民在海上遭遇颱風漂至旗後,他見到此地山靈水秀,非常適合漁撈,於是回到故鄉攜眷來此定居,並且迎奉故鄉的湄洲媽祖來台,建草寮供奉。
康熙三十年(1691)從大陸來的移民人口陸續增加,旗后居民於是決定籌資興建媽祖廟,經過幾次的重修,直至民國三十七年(1948)的重建而成為今日的規模。
旗津天后宮香火鼎盛,廟宇莊嚴古樸,目前廟內保存許多歷史文物,包括「勒封順天聖母」石匾一方、光緒十二年鑄造的鑄鐘、光緒十八年的木楹聯一對,旗津天后宮已於民國74年(1985)經公告為三級古蹟,正式被列入文化資產保存,這裡不僅是旗津漁民信仰中心,也成為了旗津人民精神及心靈寄託之所在,更見證了打狗的開拓史。
感言:看著白煙冉冉升起,和保佑著出海人民的神明,我們的心中不由自主的燃起了對其的敬畏之心,整個人也莊嚴了起來,我們在心中感謝著神明,感謝祂守護了這塊土地的人民。
總結:這趟旗津走讀,帶給了我們很大的衝擊,一塊小小的土地卻擁有了這麼多的歷史,而在地的古蹟,各個都別有特色,令我們驚訝無比。如今的旗津已然成為了高雄註名的觀光勝地之一,我們誠心希望在這裡的風情與歷史古蹟,能夠永遠被保存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