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走讀、旅學,然後孵點子
走出教室增廣見聞,並且從做中學,是「飲水.思源」教育旅學課程的施作主旨!
在課程設計方面,我們分成兩個階段來施作。在第一個階段,同學們需經歷行前課程、走讀課程以及行後課程,並且在這過程中完成學習手冊,藉此將所見所聞記錄下來。帶隊講師在行前課程的時候引導同學們認識該地方並且援引跨領域的知識至課堂中;接著在走讀課程時實際探究知識,不僅看得到,也摸得到;最後,我們再回到課堂中,帶領同學們完成手冊上的指定任務,如討論、彙整,甚至是進一步的問題發想等。
在第二個階段,同學們必須在學期中每次三小時的六堂課中,習得基本的研究方法,並且在此基礎上完成一份研究計畫的構想提案。這個提案可以直接與走讀課程有關,也可無關,屬於自主學習與探索的學習計畫。同學們將在學期末提交相關成果,如下所示。而在第二個階段,除了帶隊講師的輔助之外,班導師亦積極協助同學們完成寫作任務。
以2020年秋高二乙班與高二庚班以「走讀車埕、集集」為主軸的學術實踐經驗為例。談到集集,大多人聯想到的便是九二一大地震。多年前的震災的確對地方帶來破壞與傷痛,但同時間也提供了該地區創新發展的契機。透過走讀課程,我們不僅認識了震災前後的車埕、集集,同時間回顧了台灣的移墾史與近代產業轉型歷程,也透過電廠的參訪以及宮廟建築的認識與觀察,強化同學們對於環境工程以及社區發展相關議題的敏銳度。高二乙班是社會組的班級,而高二庚班是自然組的班級,所以兩個班級的學習成果在領域上不盡相同。而這些成果可說是「走讀車埕、集集」的延伸。藉由網頁上所羅列的這些學習成果也可清楚看到,同一個地方所蘊含的知識探究的多元可能。
【孵點子聯合研討會】
在普台精進計畫中,我們每個學期外出走讀,探究廣闊的世界,同時間也藉由常態性的專題研究課程,針對個人有興趣的議題進行深入的討論。2022年春「孵點子」聯合研討會即是階段性成果發表的重要場合!同學們在這一場研討會中,聽取同儕的研究計畫書報告,並且安排評論人進行討論。研討會現場亦開放問答,讓同學們一同關注彼此的研究構想並且在問答過程中有機會精進研究計畫。藉由這樣的過程,同學們不僅在研究方法的學習方面有了經驗,同時間也有了公共的學術討論的難得體驗。
【點擊下方按鈕,前往觀賞更多研討會的精彩內容!】
【2021年春高一乙班孵點子】
【2020年秋高二乙班孵點子】
【2020年秋高二庚班孵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