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清松講座教授(1949-2018,Prof. Vincent Shen)

沈清松教授(1949-2018)為人慷慨大度,學貫中西,一生治學細膩嚴謹,思辯縝密周全,論述清晰明辨,文采載德載道,不耽溺於理論之玄思,或桎梏於實踐之技用。先生總以社會文化的工作者自居,對於東西方哲學與文化整合的工作推動,不遺餘力。晚近,先生有感於全球化後民族格局之變革,對內,關懷著台灣文化的發展並研究當前台灣重要問題的趨勢變化,例如:台灣精神之提昇、中華現代性之探究,以及針對海外華人的花果飄零、離散的生命意義之剖析與關注等等;對外,則針對當代西方思潮之詮釋與批判,深化基督宗教(尤其是天主教)的在地化研究,以及天主教與其他宗教在後世俗的社會中,應當如何發揮積極性功能與角色,進而提出極具原創性與啟發性的新概念,例如:對比、外推、形成中的自我、相互外推、可普性、多元他者、慷慨的倫理與政治等,進而開啟中華新士林哲學跨文化研究的新向度,促使中華新士林哲學關係存有學的理論轉向,著實開顯先生周延稠密之哲學慧思。

先生在天主教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的求學階段,經方東美教授(1899-1977)與葛慕蘭教授(1907-1977)的共同指導,業已《存有與價值—多瑪斯存有哲學「超越屬性」與中國價值哲學「精神價值」綜合比較研究》為題完成碩士論文,並以優異的成績取得學位。在比利時魯汶大學求學期間,則師從於Jean Ladrière教授(1921-2007),最後以極具創發性與學術價值的博士論文,即:Action et Creativité: une étude sur les contrastes génétiques et structurels entre l’action blondélienne et la creativité whiteheadienne一書,取得哲學博士的學位。歸國後,先生受聘於國立政治大學哲學任教長達二十載,期間春風化雨、作育英才,為台灣學界更是貢獻良多。西元2000年,先生受聘為加拿大多倫多大學中國思想與文化講座教授(Lee Chair in Chinese Thought and Culture),任教於哲學系、東亞學系,接繼漢學家秦家懿之教職。先生原本計畫2019年從多倫多大學退休回台,擔任輔仁大學天主教學術院榮譽研究員暨哲學系的講座教授。一群沈老師在台灣所指導的碩、博士生們,從一年半前就已經積極地籌劃在2019年7月10日在輔仁大學為先生舉辦七秩華誕的學術研討會。然而,先生於2018年11月14日突然蒙主寵召、安息主懷,不僅使我們痛失一位令人愛戴的恩師,也使中、西哲學界驟然痛失一位令人尊崇的哲學大師。

得以稍加安慰的是,在今年孔子誕辰(教師節)期間,奧地利維也納大學哲學系特別為沈清松教授舉行了為期兩天的學術研討會議:《東西方的建構實在論》,提早幫先生慶祝了七十壽誕,這稍加彌補了,我們還來不及幫沈老師舉辦慶生的缺憾。不過,天主教輔仁大學哲學系與天主教學術院已經擬定將在明年7月10日至11日,假輔仁大學倬章樓四樓聖保祿廳舉辦《邁向多元他者--當代中華新士林哲學及其未來展望學術研討會暨沈清松教授七秩冥誕追思紀念會》。同年11月,《哲學與文化》月刊也將推出〈當代中華新士林哲學及其發展--沈清松教授逝世週年紀念專輯〉。除此,在沈老師驟然離開我們之後,多倫多時間2018年11月19日上午十點,沈老師家人與其學界友人,當然還有他的多倫多學生一同在 St. Basil教堂與我們敬愛的沈清松教授共進了「最後一次的晚餐」。附帶一題,St. Basil教堂是一座離沈老師在多倫多家不遠處的教堂,也是沈老師在多倫多期間經常望彌撒的教堂。就在St. Basil教堂為沈清松教授舉行殯葬彌撒的當天,多倫多大學分別於三個校區(Simcoe Hall, U of T Mississauga and U of T Scarborough )降半旗,為沈清松教授的離世表達深切地追思與悼念。

沈清松教授的國際聲望令人景仰,儘管哲人日已遠,但是典型在夙昔。先生除了氣度豪邁與視野開闊值得我等後生晚輩學習與仿效之外,其生前即便經常受邀到世界各地講學,但是無論他身處歐洲、美洲或亞洲,皆能凝神專志勤於筆耕,這點也是我等需要臨摹的。正因為先生勤於著述,方能遺留下豐碩的專著(其實就筆者所知,沈老師還可以留下更多的智慧遺產,因為他手上還有好多計畫尚未完成)。其主要的專書著作如下:《解除世界魔咒》(1984)、《現代哲學論衝》(1985)、《為現代文化把脈》(1985)、《物理之後》(1987)、《傳統的再生》(1992)、《追尋人生的意義-自我、社會與價值觀》(1996)、《呂格爾》(2000)、《台灣精神與文化發展》(2001)、《對比、外推與交談》(2002)、《對他者的慷慨:中華文化、基督教與外推》(2004)、《跨文化哲學與宗教》(2012)、《從利瑪竇到海德格》(2014)、《返本開心論儒學》(2017)與《士林哲學與中國哲學》(2018)等。在筆者看來,每本學術專書各具特色,皆能切重要點、鞭辟入裏地透徹分析,非常值得你我好好珍藏與細細深究。(周明泉,2018年12月01日撰於龍潭寓中;本文業經師母劉千美教授於2018年12月03日審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