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州扑克游戏中,有效码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因为它直接影响我们在每一手牌中采用的策略。
那么,什么是有效码量?
有效码量指的是一局牌中两个玩家之间较少的一方的筹码量,也就是在这手牌中一方可以从另一方身上赢得或输掉的最高数额。
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这一概念。假设你和对手在翻前打到全下,牌局开始前你的码量是150刀,对手的码量是40刀,那么全下之后底池里的最高数额是80刀。因此,无论你或对手最终赢得或输掉的最高数额都只有40刀。在这个例子中,有效码量就是40刀。
然而,并不是每一手牌都是单挑的情况,有时即使打到河牌圈也还是多人底池,那么有效码量又是多少呢?
例如,在一个三人底池中:
- 小盲位(SB)的码量:80刀
- 大盲位(BB)的码量:150刀
- 你的码量:400刀
SB与BB之间的有效码量是80刀,SB与你之间的有效码量也是80刀,而BB与你之间的有效码量则是150刀。
有效码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因为我们在处理每一手牌时都需要根据对手的码量来调整策略。有效码量对于每一手牌的打法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常来说,我们带入游戏的码量至少要有100bb,但对手的码量可能在20bb到400bb之间变化。因此,每一手牌我们都需要根据对手的不同码量来制定策略,因为对手也会根据自己的码量使用不同的策略。
在不同的码量情况下,我们如何快速调整策略呢?这时,SPR(筹码底池比)就派上了用场。
SPR,顾名思义,就是筹码与底池的比值,计算公式如下:
SPR=有效码量/底池数量
根据SPR来制定策略的基本原则是:SPR越小,玩家愿意投入大量筹码的范围越宽;SPR越大,玩家只有在手持更强牌时,才愿意往底池投入大量筹码。
SPR类似于风险回报比,代表的是玩家为了赢得当前底池而投入的有效码量。当有效码量较少时,风险较低;反之,码量越深,风险越大。
我们以底池为18刀为例,分别在有效码量为20刀、80刀和175刀时,计算SPR:
- 当有效码量为20刀时,SPR = 20 ÷ 18 = 1.11
- 当有效码量为80刀时,SPR = 80 ÷ 18 = 4.44
- 当有效码量为175刀时,SPR = 175 ÷ 18 = 9.72
这些数值说明,在不同的SPR情况下,我们需要调整策略。例如,SPR为1.11时,风险较低,可以更宽范围地投入筹码;而当SPR达到9.72时,风险显著增加,需要更强的牌力才能继续投入。了解和应用SPR,可以帮助我们在各种码量情况下做出更加合理和精准的策略调整。
如何根据SPR采取策略
上面说过,SPR越低,范围往往越宽,用边缘牌顶着高风险的可能性更大;SPR越高,入局范围越窄,为边缘牌冒险的可能性更小。
让我们通过几个例子来看看如何根据SPR采取行动。
例子#1:激进的短码玩家
在六人桌游戏中,我们手持162bb的筹码,在按钮位(BTN)拿到A♥8♥。小盲位(SB)是一个很凶的短码玩家,持有21bb的筹码。大盲位(BB)是一位水平不错的常客玩家,持有100bb的筹码。
我们用A8s开局加注到3bb,两位对手都跟注。翻牌为A♣10♠3♠,大小盲位过牌,底池为9bb。我们下注9bb,SB位全下剩余的18bb,大盲位弃牌。这时,我们该不该跟注?
考虑到SB位在翻前的码量已经很短且是一个打得激进的玩家,可以判断他在翻牌或转牌的全下范围会很宽。就这个翻牌面而言,SB位过牌-全下的范围可能包括很多中小Ax、33、同花听牌、顺子听牌以及某些两对组合。具体来说,这个范围可能包括:33、ATs-A2s、KQs, QJs、42s、ATo-A2o、KQo、QJo以及42o。比较强的Ax和TT可以排除在这个范围之外,因为如果是大Ax和TT,他在翻前很可能会3-bet。
面对上述范围,A8s的赢率约为60%。我们跟注的赔率是2.5:1,而对手全下的SPR是1.3,这意味着他的全下范围可能会更宽。综合这些因素,我们肯定应该用A8s跟注。
例子#2:深码状态下的进退两难
在一个六人桌游戏中,MP位(中间位置)开局加注到3bb。他是一位非常凶悍且技术高超的玩家,持有380bb的筹码。CO位(截止位)跟注,我们在按钮位(BTN)拿到J♣J♦,筹码为244bb,于是我们反加到12bb。MP位跟注,CO位弃牌。
翻牌为10♦6♠2♦,底池28.5bb。MP位过牌,我们下注16bb,MP位跟注。
转牌为8♠,底池60.5bb。MP位再次过牌,我们下注37bb,MP位加注到110bb,这时我们该怎么办?
翻牌前,我们和MP位之间的有效码量是244bb,我们是短码一方,翻牌圈的有效SPR为8.14,但转牌圈的SPR变成了3.6。
在翻牌圈时,SPR还很高,但到了转牌圈,SPR就变成了低SPR。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对手没有强牌,他大概率不会对我们过牌-加注。此外,考虑到我们翻前做了3-bet,然后翻牌和转牌又连开两枪,这时候对手还选择了过牌-加注,这表明我们的JJ实际上变成了一手抓诈唬牌。对手的牌力可能是更强的超对、暗三或顺子。
因为对手翻前没有4-bet,可以基本排除他持有KK或AA的可能性,而QQ是唯一剩下的比JJ强的超对。由于我们翻前的有效码量是244bb的深码,所以他可能忌惮而没有用QQ去4-bet。
TT、88、66或22这些牌型也有可能在对手的范围内。此外,为了平衡翻前范围,97s甚至可能出现在他的跟注3-bet范围中。
MP位也有可能拿了A♠K♠或A♠Q♠,但除此之外,应该没有其他诈唬牌在他的加注范围内。
基于以上推断,对手的范围使得我们持有JJ的赢率只有约9%。面对对手110bb的加注,我们应该弃牌。
例子#3:遭遇未知对手
在一个满员桌的游戏中,所有玩家的筹码基本都是100bb,牌风未知。
UTG位在翻前开局加注到3bb,MP位跟注,我们在按钮位(BTN)拿到8♦7♦,选择跟注。SB位弃牌,BB位也跟注。
翻牌为K♥10♣9♣,底池12.5bb。BB位过牌,UTG位c-bet了8bb,MP位跟注,我们手持两头顺子听牌(8♦7♦),也跟注,BB位弃牌。
转牌为J♦,底池36.5bb。UTG位下注22bb,MP位加注到44bb,我们该如何应对?
我们手持小顺子,但这条顺子会输给Qx组成的更强顺子。翻牌圈时的SPR为7.8,码量较深,不需要为不确定的牌去冒太大风险。然而,转牌圈的SPR降至2.4,这时拿着顺子似乎可以跟注了,对吧?
然而,这种情况下不能完全依据SPR,还需更多地考虑对手的范围。我们需要想想UTG位和MP位可能拿了什么牌。
UTG位如果没有Q,会在面对两位对手时在转牌继续开第二枪吗?如果MP位没有Qx,会在一个三人底池中加注吗?
稍加思考,应该能得出答案。两位对手至少有一个人拿着Qx的可能性非常大。
因此,面对未知对手,且牌面和对手的行动都表明我们可能已经落后的情况下,弃牌是最正确的选择。